你身边有什么好听的声音吗?你注意过吗?
妈妈讲故事的声音、人们的欢笑声、大海的声音、下课铃声……
这些声音,让你觉得美妙吗?
伴随着对这些声音的回忆和遐想,王宁老师带我们走进了音乐的世界。
声音和音乐
让我们先来考考孩子,放一段音频,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里面都是什么声音呢?
“马蹄声!”
“鼓声!”
“很多人拍手!”
……
这道题果然很难,其实这个音频是英国破铜烂铁演唱会的剪辑,里面的声音都是各种垃圾破烂、日用品(比如不锈钢洗手池、拖把等)发出来的,可是却让人觉得很好听。
为什么这样的声音也让人觉得好听呢?我们的杨睎睿说:
▲“因为这些声音是有节奏的。”
有节奏的声音就可以是音乐了吗?那古代的时候,是先有音乐、还是先有语言呢?这个问题其实科学家也没有定论,大家小小讨论了一下。
最早的乐器又是什么样的呢?陈梓轩站起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了最早的乐器——骨笛,以致于王宁老师不禁要问:“你是不是也帮着做了我们的课件PPT呀,居然回答的这么正确又详细!”
电影和表演
今天的电影非常精彩,很多家长都感慨不已,推荐给大家哦!主角小男孩的爸爸是爱尔兰摇滚歌手,妈妈是著名音乐学院毕业的大提琴手,两个有天赋的人生出了一个更有天赋的孩子,而在这个孩子眼中的音乐和世界,那完全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除了电影精彩,王宁导演也是我们今天的超级亮点。课间休息的时候,他给大家即兴演奏、边弹边唱(超级好听!),还让孩子们拿他的吉他去玩耍——毕竟看了电影,大家都有些手痒。
辩论赛和北大植物学博士
看完电影和王宁导演的倾情演出,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都更浓厚了,王宁导演借此给大家历数了电影中出现过的乐器和音乐类型。在场的孩子们有不少都在学习乐器,正当大家思考着自己眼中的音乐和电影中小男孩眼中的有什么不同时,王宁老师向大家提出一个辩论赛邀请:你觉得动物、植物可以感受音乐吗?
陈梓轩、郑清源和柴家言分别代表了三种观点,上台陈述自己的想法。
陈梓轩:我觉得动物可以感受,植物不确定。
郑清源:我觉得动物可以感受,植物不可以。
柴家言:动物和植物都可以。
陈述完毕,谁获得了最多票数呢?
▲柴家言的“都能感受”获得了最多票数
那么到底植物能不能感受到音乐呢?正好我们现场有一位北大研究植物的博士生美女!请她为我们解答一下。
▲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听学霸姐姐讲话
博士生美女和王宁老师的共同讲解,让我们知道了,动物、植物会因为音乐起一些变化,但是,到底算不算“感受”呢?那还很难说。
节奏和旋律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说了,音乐和声音的区别在于有节奏,还有什么不同吗?杨睎睿又答出了我们PPT上的内容:音乐还有旋律。看看《欢乐好声音》大象唱歌的片段吧,一开始的时候,大象姑娘清唱,只有旋律没有节奏,当音乐响起、节奏进来时,全场都嗨起来了,音乐的魅力尽展无遗。
最后,王宁导演给孩子们分享了一个他觉得特别好的电影片段——《爆裂鼓手》。这部电影也非常经典,推荐家长们观看,但不适合给小朋友看哈,里面有比较多的粗口,而且那个老师太凶残……不过我们剪辑后的版本,只截取了主角勤奋练习、最终成功的镜头,真的相当励志呢。
▲想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坚持、信念
身边的音乐
音乐就在我们身边,看看国外有个老头用垃圾做了多种乐器,我们也可以用身边、手头的各种东西来作为乐器、制作乐器,发出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今天回家就这么干吧!
听!世界很精彩。——王宁小豆伴电影学堂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