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物品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红斑、肿胀疹、水疱,甚至大疱等。最初只限于被接触的局部,其后则可引起全身性皮炎反应。
据中医文献记载,由于皮肤或黏膜对接触物品的不同,故病名也因之而异,常见者有“漆疮”“马桶癣”“青药风”等,尽管病因、病名不同,但其临床表现和治法则相同,故一并论述之。
病因病机肤腠空虚,接触动物的皮革、羽毛,斑蝥、毛虫等,植物的漆树、荨麻、除虫菊、猫眼草、补骨脂等,化学性的农药、外用药、化妆品、塑料制品、人造衣料、药皂、洗衣粉等,均可使之过敏而发生皮炎反应。
临床表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常表现为湿疹的各种形态,皮炎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接触部位一致,界限非常明显,伴有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还会出现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
施治方法毫针法
(1)循经取穴法:
尺泽、曲池、合谷、曲泽、委中。方法:单侧交替选穴,施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1天1次,5次为一疗程。
(2)分组取穴法:
分五组:
1组脾俞、足三里;2组胃俞、三阴交;3组肺俞、肾俞;4组气海俞,尺泽;5组大肠俞、膈俞。
方法:每次选1组穴,双侧交替应用,施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2天1次,5次为一疗程。
头针法
感觉区、足运感区。
方法:病变在一侧,选对侧感觉区上3/5、足运感区;病变在双侧,选两侧感觉区上3/5、双侧足运感区。快速刺入和频繁捻转,持续1分钟后拔去,1天1次,5次为一疗程。
耳压法
荨麻疹区、肺、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相应部位。
方法:取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上,胶布固定,并嘱患者每天压1分钟左右,3天换1次,5次为一疗程。
穴位注射法
病变在脐以上取肺俞、曲池,病变在脐以下取大肠俞、血海。
方法:采用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野木瓜注射液中的任何一种,针刺得气后,每穴缓慢推注2mL,2天1次。5次为一疗程。
按语据部分学者报告:针刺和穴注确有良好的消肿止痒效果,并且十分推崇,当然,适当加服疏风消肿、解毒止痒之类的凉血消风散,更能缩短疗程。
好书推荐
内容简介
徐宜厚教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达50余年。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以及英国等地出版过中医皮肤科专著、临床辑要、用药心得、医学科普等著作20部。
全书由五部分组成。专著篇,选入的有结缔组织病、性传播性皮肤病、跟师赵炳南手记、针灸治疗皮肤病、手足皮肤病、用药心得、皮肤病手册。医论篇,选自徐宜厚教授从年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临床经验书评等。临床篇,为临床小结与个案报告,篇中有徐老对病例的分析和用药的心得,较好地反映了中医学主张的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的学术理念。方剂篇,内含两部分,一是名方心悟,主要是徐老对《伤寒杂病论》部分方剂治疗皮肤病的心得与体会,其中徐老对王洪绪先生提供的经验方“西黄丸冶“醒消丸冶“小金丸冶尤为青睐,二是徐老多年应用于临床的内治方和外治方。
(扫码购书)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选自《徐宜厚皮肤科文集》,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脾胃不好,按摩最管用(内有手法详解)是药七分毒,能辨才化福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