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历史会呈现出很多有趣的排列和对比,比如莎翁和汤翁。
在经历过长时间的“西学东渐”之后,东方对于莎翁似乎已经比较熟悉了。Tobeornottobe?几乎成了地球上戏剧人都熟知的一句台词,而西方对于中国的汤翁则所知不多。由于莎翁剧作有着显见的人文意识,于是乎,就有学者借人文之眼来观照汤翁,用人文的尺子来丈量汤翁的“临川四梦”。基于此,有学者甚至得出类似这样的结论:莎翁具有普世价值,而汤翁则仅属中国。言下之意,是说莎翁具有“形而上”的意义,而汤翁相对而言就要“形而下”一些了。
果真如此么?
如果真作这样的解读,倒是曲解了汤翁,曲解了“临川四梦”。任何对比的基础和关键是首先要对比较对象有客观、深入的理解,对于目前尚未被充分挖掘研究的汤翁和他的“临川四梦”,这一点尤其重要。
考察汤翁剧作的思想有三个哲学支点:首先,梳理汤翁一生的思想历程可以发现,汤显祖一生都被两个“纠结”困扰:一是从宏观的哲学思想的角度考察,汤翁一生都游荡在儒、佛之间,呈现出一种以儒家入世思想为根底、与佛家出世思想相参用的复杂状态。早年师从罗汝芳,加上家庭的影响,汤显祖一生囿于兼济理想而不能自拔,而当这种美好的人生理想被黑色的社会现实一次次粉碎时,他那原本就深存的慧根又伴随着名僧达观的不断激发,出世之想日益强烈,并在五十岁左右达至巅峰。其次,在理学框架内的性理、情理之辩是困扰汤显祖一生的另一个纠结。在这个纠结中,汤显祖很显然偏向于情的一面。再次,某种程度的“异端”意识也是贯穿汤翁一生的思想基因。不论是早期与当政者的格格不入,还是后来与当时最大的“异端”—李贽的惺惺相惜,都显示出汤翁某种程度的“异端”意识。
具备了这三个支点,才可能正确解读汤翁的“大梦”。
《紫钗记》言情,自无疑义。但如果说《牡丹亭》也是言情,这就值得推敲了。诚然,《牡丹亭》讲述了一个离奇的爱情故事,一个痴情女子为了追求梦中情人,出入生死,终于赢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表面看,这个故事似乎就是说爱,有学者甚至说是“爱得死去活来”(白先勇语)。但如细究下来不难发现:作者想告诉我们的远不止这些。起于情而不止于情,才是对此剧的正确解读。在此,汤翁其实是想作一个辩说,是想用文学的方式讲出自己的哲学论断,即对人类而言,什么(情或理)才具有本质和决定性的力量。而其结论也呼之欲出:至情即至理。所以,质言之,《牡丹亭》其实是一部哲理思辨剧,是一个借着故事外衣包裹自己哲思的寓言剧。故事不过是行迹和皮相,哲思才是魂魄和精神。就《牡丹亭》主旨的理解,我曾经给过一个稍嫌刻薄的比喻:如果仅仅将《牡丹亭》的主旨停留在情的层面,就仿佛一边抚摸着一个巨人的臀部,一边陶醉着说:你的脸部真是光滑!仅以爱情来解说《牡丹亭》是典型的“不及”,是见冰山而曰巍然。只有上升到哲理的层次,似乎才能触及汤翁的初衷,约莫领会剧作之“此中深意”。
“后二梦”(《南柯记》《邯郸记》)取材于流传很久的传说,但作者似乎赋予了作品新的内涵。与《牡丹亭》相比,“后二梦”的哲学意涵更为显见。但正确理解“后二梦”尚需一个重要前提,即首先完成一个剥离和褪色的工作,以淡化(不是清除)目前学界涂抹在“二梦”身上过于浓重的“社会批判”的色彩。即使在汤显祖那个时代,也曾有不止一人将“后二梦”中的诸多情节与明代中国特定的人和事进行对比和考证。这种“索隐”的思路隐约给汤显祖手上安装了一把瞄向黑暗社会现实的“手枪”。联系汤显祖科举仕途的种种多舛,他因抑郁而愤懑,他因愤懑而批判,这种解读似乎顺理成章。但如果结合汤显祖的思想状况,再仔细研读戏剧剧本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批判”起码是被夸大和拔高了,是真正意义的“过”了。而这种片面的夸大又因其过于凸显,掩盖了作品更为重要的主旨—传达作者深刻而通透的人生感受。
表面看,《南柯记》和《邯郸记》似乎各有言说,一者言佛,一者说仙;一个是寓言,一个近直写。但如仔细推究不难发现,二者虽包裹不同,但内核无二。为了提升作品的“哲思”分量,作者赋予了读者以“神视”的视角。让读者像人视蚂蚁一样,用高高在上的“神眼”俯瞰戏剧,俯瞰人类和人生。两个从现实到虚幻的故事,其实都是在塑造、雕琢一个极美的玩偶,而就在这个雕塑已臻完美的时候,却被无情摔破,变成了满地碎片。由此观之,“二梦”首先完成的是一种营造和堆砌,以待繁华满眼、锦绣满眼时,又于瞬间完成了一种打破,让一切归于幻灭。
虚妄和空灭,这正是“二梦”首先要传递给我们的。瓷枕和蚁穴不过是暂时的寄托之所。不管是富贵之穴还是名利之窟,不管是堂皇的庙堂还是醉人的笙歌,在被点破和警醒之后,所留下的除了虚空还是虚空。而这仓促的转换感留给我们的也只有破灭。所以,“后二梦”其实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生的荒诞和虚空,是凝聚汤显祖一生对于人生的参悟和反思,是汤显祖对于人生思考的终结性结论。因而,“后二梦”首先是一种生命体验和人生体悟,在剧中,智者处处可以感受到人生的荒诞感和戏剧性,而略加延伸不难发现,这种情绪未必只属汤显祖个人。某种程度上,还涵括了那个时代江南知识阶层共通的落寞和无助,有点共识性的世纪末情绪在里面。从这个角度出发,“后二梦”也不过就是中国明朝版的《等待戈多》。而所谓的“二梦”,不妨视作汤翁顿悟后的“拈花一笑”,是汤翁通透、超拔的人生感悟的戏剧呈现。
所以,仔细审视我们才能发觉:与莎翁相比,汤翁何尝不是在“直面人性”!他其实与莎翁一样,也一样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花多少钱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