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4)
接下来呢,因为庄子一开始用这么多力气,用这样的辩证法,来训练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有一种能力去承认人有灵魂,那这个承认对人有什么要紧呢?因为我们如果承认自己有灵魂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件事情:我们这辈子来这世上,是借这个肉体。好像玩一个布袋戏对不对?玩玩了布袋戏丢掉了,就可以离开了,重要的是那个本体,所以从认识到人有灵魂这件事情,其实庄子就给了我们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他的学理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像他后来有一篇叫〈养生主〉,它就说你这辈子吃了很多营养的东西,都应该能养到你生命的主人才对。生命的主人是什么啊?就是我们的灵魂。 如果你赚了很多钱,吃很多美食,养的肉体肥肥的,那有一天你要死掉的时候,这肥肥的、很多营养的肉体还不是丢在那边喂猪吗?就是抛下了,应该不是喂猪,应该变成肥料,埋在土里面喂大树,所以你养得那么肥对你没有用,你最好能够来这世上一辈子,就像你们在看的《加勒比海盗》那种电影,那些人去有宝藏的地方都要偷A几颗黄金在口袋里面带走,这样才叫做有赚到,所以如果你承认有灵魂,承认《庄子》的〈养生主〉,它就认为说你来这个世上那样玩七十年,你最好能够走的时候灵魂能A一点东西带走,不要把那些东西都留在那个肉体的口袋里面,留在肉体的口袋里面你死的时候全部都留下来,所以大家都在那边死的时候拼命在那边怨恨,像上次我讲我继母,她不是怨恨,她平常从前对自己那么苛抠,就是很节俭,都不吃好的、不穿好的,那有一天她发现她存了那么多的钱,然后她一死就全部都她女儿的,她怎么受得了,赶快拼命花啊,就人都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我们就不用去存那些属于肉体的东西,庄子在观点上会有这种想法,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人就会觉得说:怎么样让灵魂好起来是非常重要的。那我们有了这样的观念以后,我们才能够……其实不能叫做观念,应该说是认识,道家是希望藉由这些思考的练习,让人有能力认识真相,而不是有观念,其实观念都是我们在不认识真相的时候产生出来的东西。 现在的人有多可怜呢?他说:「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现在的人灵魂来这个世上一趟,再也没有像是古时候那些仙人那么聪明,那些仙人灵魂来世界上一趟,走的时候都会带走很多的东西,他们会觉得来地球一趟真好,我赢了那么多分数回家可以去换礼物。可是,现在人就不太行,他「一受其成形」现在的人一旦这个灵魂跑到肉体里面有了形体,就肉体接受这个灵魂有了一个形体之后,人喔就「不亡以待尽」「不亡」就是不死,就是不死然后在那边等死,他说现在的人就一直在那边等死而已。 那什么叫做等死呢?他说本来我们应该越老,人的灵魂的力量越强,那人的灵魂越强,那个人的灵魂越聪明、脾气越好、越快乐、越活泼,可是现在的人都不是越老越这样子,现在都是越老越痴呆,然后脾气越古怪;他说因为人出生以后都会「与物相刃相靡」「靡」就是互相摩擦,就是你拿东西,你出生以后都在做一些很无聊的事情,就是跟你人生中所有东西像拿着刀子这样锵!锵!锵!叫「相刃」那「相靡」是什么?拿两块石头这样嘎~~~这样子磨、磨、磨……叫「相靡」。他说人都很喜欢跟他接触到的一些事情在那边起冲突。 然后「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就说他这个跑步……「行尽」就是尽全力快跑,人的时速最快好像只有廿几公里,就是尽全力快跑的时候,那马的时速是四十公里,「行尽如驰」「驰」是马在跑,人啊好像用跑百米的速度去把自己的生命力都破坏掉,跑得像马一样快,这就是人类生命的真相,就是现在的人都很喜欢用很多方法把自己的生命力浪费掉,用在不值得的地方,然后把他弄得一个人活的很没有意义。然后「莫之能止」照理说跑那么快也会累啊,如果不累的话,那些喜欢吵架的人为什么老那么快,当然会累,每一个细胞都累了所以才会老。可是你要跟他讲说: 「你那么累,可不可以休息一下……」想要劝阻他一下,又不行,听都不听你的,你看像我们现在看年轻人在网络上面吵架,拜托,那什么人的话他都不会听了,很可怕的,那个吵架的力道。「不亦悲乎!」就是他在做一件伤害他自己的事情,可是你要劝他停止,他又不愿意听,那不是好可怜吗?(不用为这种人同情……)先用力同情一下,然后之后我们就知道不用同情了。 他说:「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役役」是什么呢?就是每天都在那边做很多很多的事,拼很多的事情,譬如说你说:「妈,我要去吃汉堡包。」,然后妈妈每天在那边告诉你说:「儿子,你要想喔,吃汉堡对你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啊?它的营养价值是不够的……」然后什么、什么的,一直在那里啰哩八嗦,那那个妈妈不是很累吗?这就叫做「役役」就是做牛做马,如果你很喜欢要人家接受你的意见的话,你儿子讲要买一个汉堡包都有意见。喔,我家里的继母其实已经做到绝顶境界了,有新来的同学加进来一定觉得好可怕,我一天到晚在爆料,不是的,我今天是第一次提到我的继母,我从前的例子还没有想到,身边的例子比较好举,因为她这方面很宝,像我妹妹要出去玩,就是我妹妹她跟同学出门去逛街,我们已经廿几岁了,大学生,我妹妹大三、大四的时候,就是你们心目中大人了,她跟朋友出去西门町逛个街、看个电影,出门前她妈妈会拦住她说:「女儿啊,你这逛街对妳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妳有没有想过呢?」然后就开始在那边分析,我妹妹就砸皮包说:「妈,我不去了。」就是这个样子,就是很可怕,有的时候父母想要……有些人的观念上很希望人家接受他的观念,那有那种渴望的时候就会一直这样子……女儿要出门逛个街都拉住一直讲、一直讲、一直讲、一直讲,讲到女儿这样子完全崩溃大翻脸。所以那种很喜欢吵架的人,庄子就认为他是在做这种事情,然后就非常非常的累,所以终身一辈子都在那边累得要命,不见得他成功。 「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它这个「苶然疲役」是什么啊?就是草……快乐的草是长得这样子很有精神的,苶然就是这个草都已经(吆↘)……所以写这样子,就是草这样子塌下来的样子,所以他说那个人已经整个生命力都凋萎下来了,「而不知其所归」庄子就是好像有这种观念,就是说人一辈子活了之后,因为我们从前讲过「逍遥游」「游」是什么?「游」就是你真正的你是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你只是来这个世界扮演一个角色打电动玩具,然后赚够了分数就走,因为你只是用七十年的人生去赚一些分数然后离开,所以你面对任何一件事情都会觉得很好玩,这是「游」的意思,我们讲过好几次了。那可是因为他很执着这个世界上面……残缺的世界我对你错的感觉,所以他每天每天都把自己累得半死,去抓住这种感觉,可是他已经不知道他死后要去那里了,人会在这个世上那么执着于是非,一定就是他已经忘记他死后会回家了,所以他完全变成这个世界上的人了,所以才会变成这样。或者是说,庄子都说我们人要把灵魂养得很强壮,才有脸回到天上去,那如果你的灵魂没有养得很强壮的话,可能死后就下地狱啰,所以就不知道死后到那里去了,所以就飞不动了就掉下去了,所以「可不哀邪!」,难道你不觉得这个好可怜吗?就是在那边说他可怜。 他说:「人谓之不死,奚益?」「奚益」就是那有什么用?「益」就是用处、好处,「奚」就是何的意思,就是有什么用?如果你是这样子在活的话,那有人说你没有死,这有什么用?这怎么讲呢?譬如说这位同学,他如果是一个很喜欢跟人家吵架的人,庄子就会认为说他大概到了老了之后,就所有灵魂都已经烧干了,他已经变成空殻子了,可是他还在那边呼吸,我们就摸摸这同学:「你们看,这位同学他活着。」可是庄子就觉得活着有什么用?里面都已经空掉了(对不起,拿你举例子),他会觉得一点用都没有,里面已经没有人在家了。 他又说:「其形化」,人的形体会有变化,就像我们现在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小的时候都看起来很可爱对不对?就是看起来像小猫、小狗一样可爱,然后等到到了十五、六岁,就看起来就比较讨厌了对不对?看起来像流氓,胡子长得若有若无的胡子,每个人看起来都像流氓,然后等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有白头发,等到五、六十岁随便都变得很丑,就是形,我们的形体在变化,可是从一出生的时候像小猫、小狗那么可爱的一个人类,到那个七老八十的时候,我们觉得像那个老树妖一样的人类,这只是一个肉体的变化而已,可是你要让你的心灵也变成这样吗?这个「其心与之然」就是你的肉体,你的心跟你的肉体变成一样,就是越老越丑恶,他说这实在是:「可不谓大哀乎?」,因为庄子对于人的心思考就是说:人一辈子,身体老了没有关系,可是灵魂一定要进步。可是你这种很会辩论的人,身体老的时候,灵魂也都全部变成怪物一样,就是变成很可怕的东西,这样子你一辈子都不知道在干嘛,真是太可怜了。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这个「芒」就是我们说的茫茫然的那个「茫」或者是盲目的盲,就是说人活着一辈子,就要活的这么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吗?而且庄子还讲得很谦虚:「还是说这是我一个人在茫?」,因为庄子就讲客气一点:「喔,我一直说你们很笨,这样不对,可能因为我生长的地方不好,我们这个庄家村的人都很笨,所以我看到的都是这种人,那可能别的世界还有不是这种人的人吧!」他就很期待说:「那,我看到的人类之外,那外国的人会不会比较好呢?会不会比较不跟人吵架呢?」他就问这个有没有人可以不要活得那么可怕呢?所以这一段里面我们看到他在文字上面,有一些特色,就是他里面讲到人活,他不用「活」这个字,不用「生」这个字,他用「不亡」、「不死」懂不懂?都是不用有生命的那个字,然后出生也不说出生,叫做「成形」灵魂来了,你这个形体就有一个形体了,所以他一直在讲说人这样子用很低水平的方法,去这样拖着肉体去活一辈子,其实不符合他的标准,他会觉得你没有活过,那是没有活过的状态,我们从一开始讲到现在,庄子其实到这里讲的很严厉了,那在庄子后面有一个篇,叫做〈田子方〉篇,〈田子方〉篇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就是人最大的悲哀再也没有比心死掉要可怜了,连你人死掉都没有心死掉可怜,就是肉体死掉在庄子的立场没有什么,但是你的心,在你活的这一段人生里面把它弄成死掉的心的话,那就非常可怜,你们有没有听过「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这句话也是庄子里面出来的。 那再来他又从灵魂的论证又跳回人的观念来,所以三十五页这个「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这个地方,我们来把它念一下: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他说人如果要跟着他的成心而师之,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没有听过什么「这个人对谁有成见。」之类,有没有听过?就是当我们人有很多很多观念的时候,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世界的真相,所以我们想要对世界会有一些假设,会用一些假设的观念,因为我们人不是全知全能的,因为我们人不知道世界的真相,所以我们就要制造一些观念,来让我们以为我们知道真相,好比说有一种人他会告诉你说:「天下没有坏人。」他为什么需要这个观念?因为他如果觉得天下没有坏人,他出去他会比较放松,可是等到有一天他被抢了,就知道有坏人了,那就是一种观念,那观念跟事实没有关系,是人需要什么样的感觉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观念,他想要放心就会说天下没有坏人,这样能听得懂吗?这样子人类形成的观念,就是他把他形成出来的心,就是不是道家说的真心,后来用观念堆起来的心叫做成心,那我们现在就把这个形成出来的见解叫成见,所以对谁有成见,那我们说你对他有成见的意思就是你对他的看法不合乎真相,所以形成出来的心,或形成出来的观念,在道家的定义都是不合乎真相的观念,可是一旦我们的观念不合乎真相,我们前面也讲过,人就会心虚,因为我们在心底深处知道这个东西不是宇宙的真理;那因为心虚会怎么样,就会想要保护它,就要把它更巩固起来,就我们知道这东西是不对的,更怕别人会把它拆穿,所以会有一种保护心,所以就会更巩固它,于是巩固到一个现象,到一个境界的时候,人就会「师之」,什么叫做「师之」,「师之」的意思说把我们的观念当成是我们的大师,有没有听过什么叫大师?我最近看那个台湾拍的鬼片,有鬼出现他们就要请大师到家里面来,然后大师说什么,他们家的太太就:「喔,是!是!是!老师您讲得好对,就是应该这样,我要马上照办。」大师就是这样子,就是他讲的话都对,我们一定要照他的做;如果我们人就把我们内在的这个观念当做我们心目中的唯一指导原则的时候,那其实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大师,难道你没有观念吗?你懂我意思吗?你有没有观念?那其实你都会觉得你的观念是对的对不对?那如果不对谁要留它?所以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他自己的一个大师,就是他的观念。 那「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就是「知代」是怎么样?「知代」是那种……譬如说我们三十年是一个世代,就好比说三十年后台湾谁是总统?这个我们没有人知道对不对?可是如果有一个人他是那种非常强力的感知力,现在拿他的那个八卦盘一算,八十年后台湾谁是总统他都知道,那就叫「知代」。那种人智商不是很高吗?像那个什么《推背图》,那就是「知代」之人。他说人要拿他的观念当大师,是不需要写这个《推背图》、《烧饼歌》的人那么聪明的人,「愚者与有焉」,白痴也是这样啊,你有没有发现很笨很笨的人一样会为他的观念来当做是一定对,然后跟你吵架,就完全不需要是那种大智慧的人,就任何一个白痴都这样;香港从前有一个流行歌叫《天才与白痴》,它讲一堆道理,这么简单的道理白痴都懂;《小丸子》片头歌不是讲嘛:「爱迪生是个伟人,这种事情是常识,我们小孩子都知道……」就是这样子。就是说很笨很笨的人都是这样,那因为人为了要逃避现实而形成的固定观念,人不管聪明或者笨,都把固定观念当成老师,完全听它的话,这观念叫你往东,你不敢往西。 然后他就说:「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他就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先有这个固定这样的观念的话,人类的世界怎么可能会有是非呢?就像我一定要觉得这个事情是这样才能跟你吵,如果我不觉得事情是这样,你也不觉得事情是那样,我们还有什么好吵的;那观念这个东西就是:任何我知道的事情是不用吵的,我都教过对不对?我知道今天是礼拜天,这个我们没有什么好吵的,那谁不知道今天礼拜天跟他讲一下他就知道了。或者我记得今天是礼拜天,这也没有好吵的对不对?那我记得今天是礼拜天,那我记得是礼拜六,那不然我翻一下日历,不好意思,我算错了,这也不会吵,只有「我觉得……」的时候会吵,就是只有我们不知道真相的时候会吵,我们有能力知道真相的事情,都不用吵架的,只有我们无能知道真相的事情会吵,譬如说现在那个蓝绿大斗争,现在又有红色……「我觉得马英九是坏人」……「我觉得马英九是好人」……然后开始吵,那马英九到底是什么人?我怎么知道他是什么人?我又没有跟他住在一起,也没有看他打老婆怎么打、打小孩怎么打,我怎么知道他人好不好?就是不知道嘛,因为不知道所以开始在家里面分成二派在那边对立,而且对立的理由非常奇怪,什么妈妈说马英九是好人,爸爸说马英九是坏人,理由说不定是什么你知道?什么妈妈从前老是说马市长长得很帅,他爸很吃醋所以说他是坏人,然后原来女儿是帮妈妈的,这次女儿开始帮爸爸为什么?因为女儿说马英九老了,现在不够帅了,不支持他……就乱七八糟,现在的人吵架都莫名其妙,都很无厘头的。那如果你人不是先有「我觉得事情就是这样……」、「我觉得事情就是那样……」的那种观念先存在,人是没有办法吵架的啊,他说如果没有这个观念而人能够吵架,就好像「今日适越而昔至也。」,就好像是今天你到了越国,然后跟人家讲说,其实你是昨天到的,就是不可能的对不对?你如果今天来就今天来,怎么可能又变成昨天来?越国又不是麦当劳,天天去吃。他的意思指的是说,那是一个逻辑上的论证,好像说我现在在这边上课,就是我现在在这边上课,不可能说我现在在这边上课,我现在又在台北火车站上课,这东西只有一个选项,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人不可能说是今天来了又说昨天来了。因为如果你昨天已经到了,那你今天就在这边了。所以是以「无有为有」,他说其实人的观念,都是把不存在的东西当做它存在。其实这东西不要讲道家,佛家有时候会讲的一个词叫「我执」你们有没有听过?「我执」这个东西的基本定义就是把不存在的东西当做存在叫做「我执」,日本人不说「我执」这二个字,他们在家常话把这二个字说成「烦恼」,那这样子就更白话了,就像你的小孩子到晚上十点没有回家,他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你也不知道对不对?你是不知道的。可是这个妈妈就会担心他可能出事了,然后就在家里面烦恼,心里头就很难过,然后后来儿子推开门回来时候:「不好意思,妈,错过最后一班公交车。」一点事都没有。她那个烦恼痛苦的状态……其实儿子并没有出事,可是她的心里面跟儿子出事的这件事情产生联结了,这东西叫做烦恼、叫做我执,就像我常在笑说有些人说:「小孩子一定要先读什么学校……再来读什么学校……然后将来才会幸福。」,拜托多少小孩他一路这样读过去,最后在新竹科学园区当新贵,过得非常痛苦,就是并不是那样子就能够得到幸福的,可是爸爸妈妈都相信一个不存在的人生道路,然后说这样子就会得到幸福,最后儿子四十岁的时候想要跟爸妈翻脸说:「你骗了我廿年!」,那爸妈也没几年好活了,没办法报仇了,就变成这个样子,大家所谓的「我执」,这东西就是把没有存在的东西当作有,其实我们非常容易把没有存在的东西当作有,所以认为人这样就会幸福,那样就会快乐;就好比说人最微不足道的我执是什么呢?就是觉得路边摊比较脏所以不要吃,其实大馆子一样会吃出食物中毐,大馆子那个老鼠怎么跳的你看了吓死了,路边摊反而旁边没有老鼠,路边摊没有老鼠窝,大馆子里面有,像这样子也是一种我执,所以人都有很多我觉得……「我觉得大馆子比较干净而且比较卫生」,其实都没有这种事情,拜托,我们家后面有一家非常豪华的大馆子,我们家跟他隔一条水沟,天啊,每天老鼠怎么样流窜来我们家抢东西吃你都没有看到,那老鼠多肥啊,跟猫一样大,好恶喔,我们家那个陈助教他那个杀的老鼠已经不知道杀了多少,我们家那个老鼠屠宰场,就三十年来不断的抓老鼠、杀老鼠,因为那个老鼠会做到很夸张的地步,我们家楼下有一个房客,他是我中医班的助教,那陈助教的房间他铺地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他的地毯鼓出来这么一块,他掀起来里面全都是猫饲料,就是我们家有一个储藏库里面放猫饲料,老鼠把猫饲料咬破,把它存到他的地毯里面,然后一掀开地毯里面,一天之中地毯鼓起来这么一大坨猫饲料,天啊,老鼠要多大才能搬得动那么多猫饲料,就是非常可怕。所以很多很多我们觉得事情是这样的事,其实是不符合真相的,可是因为你觉得又不是杀人放火所以没有人会阻止你,可是庄子好像有一种观念就是:其实「我觉得」跟杀人放火比起来,没有比较好。因为杀人放火你只是损坏人家的肉体,可是「我觉得……」你是毁掉你自己的灵魂,所以他会开始要求你放下这个「我觉得……」,那之后有更多的技巧在谈这个事情。 他就说因为你所知道的事情就是「你觉得的……」,所以「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就是因为你知道这些有的没的事情,我觉得今年蔡依琳会甩掉周杰伦什么的,那种真正知道宇宙真相,「神禹」就是古时候像大禹一样神的那种……就像后面的爸爸说写《推背图》的人,他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日本会攻击中国,就知道美国会怎么参战,然后知道说蒋介石会躲到台湾来,等于他坐在那边几百年、几千年份的真相他都知道,他就不会知道「你觉得马英九是好人……」或者「你觉得周杰伦会跟谁分手……」这种事情,因为「你觉得……」都不是真相,他只知道真相,所以那些只知道真相的人,完全不知道你在搞什么名堂,所以庄子才会说什么:「那个人为什么有那些念头,是在丢骰子吗?」,是因为庄子搞不清楚,承认真相的人都搞不清楚这些不承认真相的人在搞什么东西,就觉得他没有动机、也没有理由、事情又不是这样的,他为什么这样觉得?产生一种我们所说的「我执现象」,所以他说「你觉得」这些有的没的、是是非非的,我连找一个能够知道几千年世界大事的通灵人来,都搞不清楚你在想什么东西,那我一个庄子怎么会知道?所以「吾独且奈何哉!」,就是说那我能把你怎么样?就算了吧,坐在家里面装没事。 你看庄子在前面不是在讲什么:「唉呀,可不哀乎!」这不是太可怜了吗,可怜到最后,庄子说:「嘿嘿嘿,恁刁耶代志。」,就是他真的不能把你怎么样了,你有没有发现,不要说是父母了,就同学如果他意见很顽固的时候,我们真的不能把他怎么样,尤其是那种会跟你辩论的人,只要会跟你辩论的人,你几乎没有办法让他改变,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什么东西叫「心理谘商」?就是有一个心理医生跟你谈一些事情,帮助你心理进歩。那「心理谘商」的业界其实有二条不成文规定你们可能不知道,凡是这个心理医师跟人家谈话,要帮助人家进步,只要病人犯到二件事,这个心理医师一定在那边收钱装没事,就是说因为只要病人犯到二件事情,心理医生就完全不可能帮他好起来,这是历代心理医师总归结出来的,那二件事?人只要犯到二件事,心理医师就没有任何能力帮助你好起来,一件事叫做「辩论」,你只要会跟心理医师拗辩,他就没有办法帮你。那另外一件事叫做会说「我没有这个意思……」,就是你做了什么事情会说:「我没有这个意思……」,那心理医师就完全没有办法让他好起来。这二条只要犯到的病人,如果有操守的心理谘商师就当场要退Case,就跟他讲我没有办法帮你,就走,那现在大部份的心理医师都是不要操守要钱,所以叫他继续来讲,就继续在那边混着、耗着然后讲他的心事,然后继续可以收钱。但实际上是只要犯到这二项,心理医生就退Case,比较有道德的外国心理医生是这样子。 那为什么说「我没有这个意思……」有这么严重?你们又不是儿童心理学班,我们就……如果讲白一点就是可能以后会带到吧,就是要记得不要犯到这个,做了什么事,就不要说「我没有这个意思……」,就不要说什么「我是无心的……」,你考坏就是因为想要玩所以不想书嘛,「但是我其实真的很想考好的,我没有考坏的意思……」,不要做这种事情。 所以下面第三段说:「夫言非吹也。……」那就你们再把它念一念。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辨乎,其无辨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他说讲话不是在吹东西,《齐物论》前面不是说风一吹很多树木就会发出呼噜噜、哗啦啦的声音,他说讲话这个东西其实不是树木在那边呼噜噜、哗啦啦发出一些没有意义的声音,所以我们人在讲话给别人听的时候,其实本来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告诉人家一些事实,这样子人家才知道应该怎么判断、应该怎么做,所以庄子认为说人类讲话的意义应该是把事实告诉另外一个人,这样子那个人知道事实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应该是这样对不对?可是呢,他说怎么现在的人讲话「所言者特未定也」,「定」这个东西就是可以拍板定案的铁的事实,他说现在人讲话都不是讲那种可以拍板定案的铁的事实,那现在人讲话都是讲一些他觉得有的没的,就变成这个人也误导那个人、那个人也误导这个人,讲白一点像父母误导儿女、儿女误导父母,父母告诉儿女说你这样这样读这个学校就会幸福了,所以他读了台大就被女生甩掉,然后再去那里上班,然后就过劳得肝病,父母每次讲出来的意见都是害人的也说不定。那儿子开始报复,就跟爸爸妈妈讲:「爸妈等你们老了你们好好休养,到山上去休息,我现在赚很多钱你们应该多休息,多打打麻将这样子比较健康,安享晚年……」,然后父母休息没事干,儿女又太忙不能理他,不久之后就变成老年痴呆了。就是大家都有很多意见要帮助别人,没有一个意见是合乎真相的,这是人类世界一个很大的悲哀,庄子就觉得你们这些意见很多都是不符合真相,你干脆不要有意见算了,他觉得现在人讲话太可怕了。有人做过统计,台湾人每二点五句话里面就有一句话内容是谎话,就是你真的去拿台湾人平常日常生活在讲的话去对照真相,平均每二点五句话就有一句话是不符合真相的,这是很好笑的事情,一般台湾人家常说的话……(那个算是不自知吗?)当然也是不自知,但有意骗或无意的被骗的情报都有包含在内。因为你知道这件事不难,我活到这么大,报纸上面看到的新闻,有些新闻我是身历其境的,这样你懂吗?就譬如说我们学校校队参加一个什么比赛,我也在那个比赛里面;或者是有一天他访问那个什么人,刚好访问的时候我在旁边;或者是凶手在那边街上追杀一个谁的时候,刚好我在街上路过,就是有些是新闻报导事情是我身历其境的,这样你能够明白吧。到今天为止,我三十六岁了,凡是我身历其境而被报成新闻的东西,我还没有看到它正确过,这是一个很惊人的事实,我不能说新闻一定没有真的,我不敢这样讲,只是我活到这么大,我身历其境而看它报导的新闻,没有报导正确过,就像我们有一个邻居的阿姨,她的妈妈─一个老婆婆,她租房子给人家,那个老婆婆他们有一个房客,那一个房客是一个有一点精神病的女人,然后有一天那个房客就呆呆坐在那边,那婆婆就问她说:「你怎么了,怎么这样子呆呆的……」,然后那个房客就拿一把刀,然后就在婆婆脸上这样子划、划,那婆婆的脸就喷出血,医院急救,就是这么一回事,然后就上了新闻什么:「房东房客因为房租纠纷血溅三层公寓!!!」,就报成这样子,那婆婆就说我看女人呆呆不太对劲,我看一下就不小心被刮伤,就这样一回事,我怎么跟她是在吵钱的事情呢?然后我当年台大学校同学去参加一个什么比赛,有一天我们有一个同学得奖,领奖那一天他没有到,他就托他学弟去领,然后那个学弟就替他拿一下奖,那记者就问他:「你什么系的啊?」「喔,我是电机系的」那得奖人是医学系的,然后报纸就报导:「今年大专杯诗词比赛,第一名得主为电机系某某同学」,拜托那电机系学弟只是替他去领东西而已,就反正什么东西随便知道一下就乱报。十年前吧,那时候因为在出版社工作,有时候帮那个蔡康永做节目,有一次蔡康永被一个什么人亏了一句话,然后竟然报纸上报导说我讲蔡康永是什么东西,然后我吓死了,赶快去问蔡康永助理,蔡康永助理就说:「喔,那没有没有,那是一个别人讲的,那新闻记者搞错了……」,然后就有的没的,就都是这样子。我记得好像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爸爸是一个比较大牌的记者,他们那些比较大牌的记者不太需要去采访现场,好像他们那个小牌记者会fax给他、还是怎么样,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事,就是说有的时候他们会分享一些情报,那其实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子,我告诉你一件事情,你再告诉别人,就开始有一点变调了,如果一件事情它要转个十个人,就完全都不一样了,所以这种情报的传递是会不断地劣化的,台湾人对于找到真相这件事情其实是不很勤劳的,所以等到你看惯了那些报导之后,你大概什么都不知道了。我有没有跟你们讲说大陆那边……我有一次去大陆好好玩,大陆有一种电视评论节目,像我们台湾评论节目都在那边说是非,就在评论谁、谁、谁不对,大陆评论节目不是这样子,他们有一个节目好好玩,我在四川看的,他那个节目内容就在告诉你,大陆的专家学者来分析台湾的新闻画面,然后告诉大陆同胞台湾人有多可怜,他说台湾人好可怜,都在被新闻骗,他们真的为我们同情落泪,他怎么样讲你知道吗?好比说上次陈水扁去美国,台湾人都认为我们总统在美国召开了记者会,(有吗?没有吧)就是台湾曾经有个新闻报导,就是有很多记者围着陈总统,然后在那边有很多镁光灯在闪,陈总统就有访问,台湾人就在那边报导陈总统在美国会见记者什么的,台湾人就自然而然觉得陈总统有记者会;大陆说陈水扁的总统这个位子是不受国际承认的,他到美国依照国际规矩是不可以有记者会的,就是绝不可能以台湾总统的身份有任何记者会的,他说:「你们看那个画面,他是故意从那个建筑物走出来的时候,事先通知好记者,然后记者就看到陈总统出来……」,因为有很多台湾或者大陆去的记者,就冲上去访问他,然后就有一大堆记者在访问他,他只是从某一个地方走出来,台湾人就用拍摄摄影机把那一块拍下来,就看到陈总统那边一大堆记者在那边问他问题,然后再拍照举手,然后台湾人看那报导就觉得陈总统有记者会,他说:「不是喔,那是路边遇到一群记者,那不是记者会喔。我们如果从这边拍的话,完全拍到不一样的东西……」,就是台湾人的媒体控制会这样,就同一个画面用不同的剪接方法,可以误导观众读取到完全不一样的情报,大陆的节目就在那边分析完告诉大家:「你们看,台湾人多可怜,都不知道什么是真相,生活在黑暗之中……」,就是这样子的节目。有时候从某一个角度来讲,有些人在意什么是真相,那我们台湾人被训练得好像不太在意什么是真相。 庄子就说我们这样子讲出来的话,只是他觉得的,而不是真相的话,他这个到底是有讲呢?还是没有讲呢?如果你讲出来的话不符合真相怎么办?就像我们台湾人很厉害,去大陆参观王羲之的字画,有个太太就有点急了,就觉得想去逛街,然后就对着导游大叫说:「这种字有什么好看,我们家幼儿园小朋友都写得比他好。」,就会讲出那种话,大陆人简直就不可思议,怎么有那么没有文化素养的野蛮人,重点是她想去逛街,她想找个办法脱身,但讲出来的话还满惊悚的……(他家的小朋友可能不知道)对呀,晚上会被王羲之的鬼魂踢喔。 他说:「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辨乎?」,这个「辨」是分辨的辨,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讲的话都不符合真相了,他跟这个鷇的声音还有什么不同呢?是有不同,还是没不同?你知道什么叫鷇的声音,这句话非常恶毒,我不敢讲,在台语是脏话耶;「鷇」就是在鸟巢里面,刚刚出生的小鸟,那这个「鷇音」是什么东西?就是一群小鸟,对着天空张大嘴巴,这样子吱、吱、吱一直叫,那是在干嘛?就是在哭饿嘛!台语念什么?(哭夭)「哭夭」喔,庄子讲得很恶毒,人讲的话不是真相,他讲这话到底在干嘛?就是「你在哭夭!」就是这个意思……讲脏话了~所以庄子对这件事情,我相信他是非常讨厌的,所以经典文学作品讲到有脏话出现了。 然后他就说道为什么隐而有真伪呢?本来宇宙间的真理应该大家都晓得,因为宇宙间的真理如果大家都晓得的话,就好像我们知道这世界的交通规则,那我们就知道怎么走不会出事,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可是呢?为什么我们现在都找不到宇宙间的真理?道就是宇宙间的真理,而且有真伪,现在我们要知道真相都很难,报纸摊开什么都是假的。 那「言恶乎隐而有是非」,就本来我们讲一句话应该是传递真实的情报,让人家得到判断的资本,结果变成现在大家都讲「我觉得是这样……」、「我觉得是那样……」,然后开始吵来吵去,真实的情报呢?真实的情报呢?像我妈都好可怜,我妈回来之后,我妈都住美国,她从美国回来台湾打开电视就开始哭,她就说:「为什么,连日三天,每个新闻都在报,有个叫倪敏然的人自杀,我的全世界呢?」,她就觉得说台湾的新闻好难看,她平常在美国应该可以看到很多世界的真相,在台湾什么都看不到,所以她觉得看不到情报是很痛苦的事情,看不到真实的情报是很痛苦的事情;可是人就是这样子,大家都不想知道什么是真相,每一个人都「我觉得是这样……」、「我觉得是那样……」,然后开始吵,这就是现在的人类。 现在的话就是这样子,真相是怎么样都不晓得,譬如说丈夫工作很累,不晓得,太太在家受了谁的气,我们也不晓得,就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所有都不晓得,然后丈夫回家就觉得:「我觉得妳不体谅我的感受。」,太太说:「我也觉得妳不体谅我的感受。」,然后开始吵,大家对真相一点兴趣都没有了,就没有人把这家庭当做是名侦探柯南,所以家庭要调和从某个角度来讲,应该是像名侦探柯南一样,找出每个事情的原因跟真相,那这样子就比较容易处理。可是大家都不想去找到真相,就「我觉得……」就好,人类可以懒到这个地步也是很惊人,那吵架不累吗?其实吵架很累,问题就在这里,吵架其实很累,可是大家都宁愿吵架,也不愿先花一些力气去找到真相,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庄子就觉得很奇怪,所以他就觉得说就连那个超能力者都不知道的事,我怎么会知道?所以庄子到这个地方就在装蒜。 「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因为我们的世界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所以宇宙的真理就跑掉了,我们要上下找到什么是宇宙的真理都不知道了,什么叫都不知道?就是说我要怎么样才会得救?信基督教的人跟你讲说你要受洗才能得救,信佛教的讲你要多念大悲咒才会得救;那死后去那里?那基督教的那个地方告诉你说那边有个大天使长在门口什么的,然后背上有翅膀,然后佛教的人跟你讲说那边有很多莲花池……大家知道的都不一样,所以宇宙的真理已经没有人晓得了。那「言恶乎存而不可?」就是说可是呢那世界留下来是什么?真理已经不见了,剩下来就是我们这些人在讲很多有的没的,可是大家讲有的没的,你能听吗?就是不能听耶!我到现在很怕去问人家一些意见,因为有些事情需要一个判断点的时候,人家跟我讲一大堆,我听了之后都觉得不能相信,他讲一些乱七八糟的,现在的人讲的话都跟真相差得很远,所以我现在只敢跟人家稍微问一两个我需要的情报,其它我什么都不敢知道了,就是很可怕,现在人讲话都不能听。所以他说怎么现在大家都好会讲,但讲出来的话都没有用,都不能听。 他就说道会不见,是为什么不见呢?他说道会不见是因为「小成」,言语会变成不见,是因为「荣华」,「道隐于小成」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个很残酷的话题,快要十二点,不能多讲了,我们如果上到十二点十分你们会不会怪我?(不会……还好……)可以容忍吗?喔,我想把这一段讲完,我上次悬一个半段没有讲完有一点难过。他说:「道隐于小成」就好像说我们人常常会因为我们在……我们不是说这是一个相对的世界,在逍遥游讲过了,因为这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你常常会觉得比别人好,虽然你这么贪玩,可是比起你们班功课最后一名的,你又显得很用功,所以当我们随便在这个世界上做一点小事,就有人说:「唉哟,你人好好喔~」,随便做一个生意刚好今年运气还不错没有倒掉,大家就觉得你好会经营喔,就是我们有很多很多事情就是随便做一做,就可以在比较值上面就觉得自己还不错,觉得自己不错就觉得那我这样非常好了,就安心了,这安心其实非常愚昧的,那人就是有些小事情可以让自己安心的时候,就再也不会觉得需要去探究宇宙的真相是什么了,当你在家里面表现出一副热心助人的样子、当你在外面宗教团体表现得每一个人都是:「师姐,您是活菩萨。」的时候,你还需要去探究宇宙的真相吗?不需要了,因为你走到哪,人家都说你人好好,你好棒喔,就动机已经没有掉了。 所以「道隐于小成」,就是我们现在人,只要被人家讲是好人,就很高兴,人家跟你说谢谢就很高兴,大家胃口都不大,所以就没有人要找宇宙的真相是什么了。 那「言隐于荣华」,「荣华」的话有很多很多的解释,有人说「荣华」就是浮华;有人说是虚伪;有人说真话都很伤人,所以你要讲假话人家听起来才会很舒服,就是假话才可以讲得很漂亮,真话讲起来都很恶毒,像庄子读起来有没有觉得他很恶毒?有喔,所以他是很恶毒的人,讲真话的人都很恶毒,所以讲假话听起来才顺耳,当你讲真话人家都觉得受不了的时候,你讲假话大家才会说你是好人的时候,那大家都想当好人,让人家说你是好人是一个很有面子的事情,那大家都要这个虚荣的感觉,所以大家都不要再讲真话了,因为你讲假话人家比较会说你是好人,就是人家明明长得很丑,他就说:「不会啊,你长得很帅啊~」,人家就觉得你人好好喔,这就是「言语荣华」。(……XD)糟糕了无意中刺伤人家心理,你长得不错啦…… 因为人都喜欢这种觉得自己是很好的人的感觉,所以才会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就是你知道儒家跟墨家在庄子的那个时代,是二个中国主要的学派,因为道家不是学派,我们中国人说三人才能成家,道家一个老子,一个庄子,就没了,所以不是派,道家就一个人在那边,所以道家就是那种「道」,在整理分析所有事情的家,道家是一个好像数学的东西,道家比较像是在做数学,分析事情,分析这件东西。 儒家跟墨家是什么样的分别,在那个时候?我跟你讲,这个话题我要多花十分钟,因为这个话题在成人心理学的世界也是非常难的话题,就是呢……任何一个道理,你都可以乍听之下觉得它很对,但事实上它的那个道理,是一个有问题的道理;道家认为说宇宙要找到我们人能够用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相,人才能拿来用,就道家对于真相这个东西,非常在意,所以才有「全真派」,一点假都不可以有,就叫「全真派」,古时候的超能力者叫「真人」,道家非常在意的事,我们现在都是「假」人,那「真」这个事情非常可怕,我有没有跟你讲说道家认为「真理」有什么东西?真理一定要有「秩序性」跟「普遍性」二个特质,有没有讲过这个东西……有喔。「普遍性」就是它不管放到那里都对,才能叫真理,不能说有个地方它放下就不对,那这样子的东西,就会出现在一个情况,譬如说像儒家,如果要用道家的角度去批判儒家,我必须要讲完那个……将来我们会插一篇不属于内七篇的篇叫〈渔父〉篇,就是老渔夫篇,就是有一天孔子遇到一个老渔夫,然后开始聊儒家思想,然后聊到后来就发现儒家思想有很可怕的东西,那个要讲到老渔夫篇才能够知道儒家的缺陷在什么地方,但是我现在大概讲一下就好了:儒家都讲说我们都要先让自己好起来,然后再帮助我的家人好起来,然后如果有能力帮助家人好起来,再帮助更多不相干的人好起来,这个东西是对的,是儒家的秩序,合乎秩序的东西是真理,所以这是没有问题的。 那庄子所批判的儒家是这样子,儒家的人往往不是真的要好起来,而是怕事情坏下去,就是他是基于怕事情坏下去的心,在做那所有的结构,所以儒家的每一个动作,这将来才会教,每一个说什么:「啊,你们小孩子就要乖,不可以打架,不可以忤逆父母……」,那小孩子说:「我又没说我要打架、要忤逆父母……」,就是儒家会在这个教育过程里面,把人解释的很邪恶,就在那个劝人家要向善的过程里面,你会觉得「儒家到底把人看成什么东西啊?」就是那种感觉。 那《庄子》有另外一篇,老子笑孔子说:「若击鼓而丧亡子焉。」(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天运〉),就是老子说:「孔子啊,你叫人家做好人好事喔,你那个叫人家做好人好事那个表情,好像你家小孩子被绑架,你在急着报警一样。」,就是说人有那么坏吗?你把人当成什么东西了,就是孔子他把人设定成一个基本上非常邪恶的生物,然后拼命地要教育人,就是事情很奇怪,如果人没有那么邪恶,你也不能这样教,因为如果你把人看得那么邪恶,你教孩子会教得像打狗一样,那小孩会变笨掉,所以你不能把人假设的比他本来真实的还更邪恶,就是因为儒家教育,中国的父母一代一代都很霸道,现在才比较解放了,从前的父母都很霸道的,什么「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种谎话也敢讲。就是说儒家他有他的一套很奇妙的过程,那个是以后才能批判的。 那墨家是怎么样呢?墨家就笑儒家,在儒家面前就表现得很招摇,什么叫招摇?就是他说儒家的人,如果你的爸爸跟别人家的爸爸都在挨饿,你们儒家长秩序,就会把唯一的烧饼给你自己的爸爸吃,因为你比较爱你自己的爸爸比较不爱别人的爸爸,他就认为:「你看,儒家的人多么没有爱心,不能够相信人都是平等的,爱心要普渡众生的……」,墨家这样讲的时候,你就会认为儒家好烂喔,墨家比较有爱心,一般人这样听会觉得墨家好像比较有爱心,可是其实这东西有一个问题点,你们就当作口述历史,这东西不能写在历史教科书里面的,墨家讲「兼爱」,然后还有一句话是墨子讲的,墨子有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我们都听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也是很对,可是人类的世界,对什么人都应该一样这个观点,其实不是很好,就是人类的人际网络里面的真相并不见得是对什么人都一样,那墨子非常强调这东西之后,我来口述一段你们没有听过的历史,那这个不能传出去: 墨子说:「你对人家的父母,也应该像对你的父母一样的有爱心,一样孝敬。」这样听起来还对,对人都要一样嘛,「那你对人家的孩子,也要像对你家的孩子一样,加以呵护。」,这样听起来也对,那你对人家的老婆,是不是也要对自己的老婆一样,抓来亲一亲、抱一抱啊?就是你要把一个论点变成普遍性的时候很可怕,你懂吗?就是一样,都一样啊,对不对?所以口述历史的内容就是:墨子这个人就是一个大色魔,去把他徒弟的太太都睡过一轮了,然后他的徒弟就说:「师父,你把我们的老婆都调戏过了,那你师母也给我调戏一下。」,因为大家都一样嘛,那墨子就说:「我这个人很有操守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这个老婆我自己都不要了,怎么敢给你呢?」,就是变成这个样子。 所以像现在的美国,小孩子都被训练叫父母直接叫名字,他爹爹叫汤姆,他就叫他爹爹Tom,就这样子,那可是美国到后来,这种无秩序状态,就是人都平等,硬把人打齐这种状态,后来在前十几年的时候,美国人有一个有意无意的动作,就是说如果夫妻离婚,太太一定会争取女儿的扶养权,先生一定会争取儿子的扶养权,因为美国人他们有一个家庭里面的隐忧,就是说爸爸会对女儿动色念,妈妈也可能对儿子动色念,就是他们在人的观点里面觉得人都一样,墨子学派他到后来推阔之后,其实在美国的社会里面有很强烈的墨子思想在里面,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社会问题,那最近几年没有这样的事情,因为有《断背山》,谁会欺负谁都不知道。 那就是说一个思想你听起来可以很漂亮,可是它推阔出去以后,可能会发生一个系统上面的问题,庄子在面对这种思想的时候非常小心谨慎的一个事情。 所以这些儒、墨之间的人,互相批评,都讲自己好的,说对方不好的,都很想要告诉大家,我这是完全对的,对方是完全错的,那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庄子说:「则莫若以明。」,所以庄子说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去承认世界上有的事实,那些所有说得很漂亮的是非,你不能去碰。因为被拐到一下就不得了,所以这是庄子对人的一个建议,那要怎么样「明」呢?之后,我们下一次上课会开始教你怎么样去做这个思考,不晓得教庄子对你们人生有没有用啊?就是听起来有点可怕喔,现在连墨子都变成坏人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