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岛根县有座出云农林高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已经有60年之久。日本学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走在亚洲的前端,但他们的方式并不都被国内外接受,很有争议。在出云农林高中,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表示“我们养育、终结、吃掉生命,通过这一连串的过程,希望学生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过程是这样的!新学期,老师会抬过来一堆鸡蛋,让每个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鸡蛋,大的小的,白的米的,随意。这些鸡蛋并不是让他们煮了吃,而是做上标记,可以起个可爱的名字,小花啊、蛋蛋啊,总之你喜欢的名字就行。
然后放进恒温箱里,进行孵化。
是的,每个学生都领取了一个小生命,从鸡蛋开始,让你慢慢感受生命的一点点长成。
你需要定期来查看鸡蛋的孵化进度,调换下位置,放在光下看看有没成为哑蛋。学生们每天都会兴高采烈过来看看,一点没有变化的鸡蛋,期盼着能有一个小脑袋探出来。终于,有了第一只破壳而出的小鸡,小鸡的主人也如拔得头筹,会特别高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到处炫耀,我家小鸡“赢在起跑线”了!出壳后,就进入养殖阶段了,每个小鸡会戴上脚环,脚环上标注姓名,出生日期等。从出生以后,你就要负责小鸡的吃喝拉撒睡,每天记录培育箱的温度和湿度。你还得陪它玩,哄它开心,让它快乐地成长。总之,你要投入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投入感情,就像养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小鸡的方方面面。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和小鸡朝夕相伴,像朋友一样,经常和小鸡讲一些好玩的事情,有了不好的心情,也会向小鸡倾诉。大家也会在一起,互相谈论自家的小鸡,谁长得更快,更漂亮。与小鸡相处的点点滴滴,孩子们都会记录下来,这种快乐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阳光。时间很快,半年过去了,小家碧玉也出落成了大家闺秀,小鸡们在学生们的细心照料下,长大了。残忍的一刻到来了!“最重要的是让它们的痛苦达到最小。”老师教导学生,抓住鸡头扭转,要一刀利落地完成。是的,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小鸡,亲手杀掉。学生们都哭成了泪人,虽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刻到来时,看着“小花”、“蛋蛋”,要被杀掉,还是忍不住眼泪。自己亲自喂大的鸡,在自己手中不停拍打翅膀挣扎。孩子们内心的痛楚、悲伤,无助与挣扎,折磨得他们只能不停地对着心爱的鸡,一遍一遍地念叨“对不起,真的对不起……”这还没完,更残忍的是,宰杀后,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处理鸡毛、清理血液、切下鸡肉。然后放到煎锅里进行烹饪。最最残忍的,你也许已经想到了,那就是要一口口吃掉曾经心心爱的“小花”、“蛋蛋”……这并不是个例,还有的学校养金鱼、养猪等等,不同的只是养什么,相同的都是见证经历生物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最后这些“食物”,无一例外,都要被吃掉。孩子们也要在痛苦与悲伤中经历这一切,在失去中感受生命的逝去!同样作为父母的我表示接受不了,太残忍了。如果只是前面的环节,让孩子感受一个生命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不也挺好么,为什么非得要亲自杀掉和吃掉呢?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生命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再说说我的经历,和上面那些孩子比起来,他们应该算是幸福的了。那时候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和同学要了两只荷兰鼠,也叫豚鼠,就是这个样子的,毛绒绒的,没有尾巴,很可爱。荷兰鼠食量很杂,秸秆、叶子、麸子、木头几乎什么都吃,而且食量很大,幼小的我得每天给它们找吃的。由于这种小东西还会挖洞,就只能养在水泥地上,防止打洞逃跑。我就看谁家盖房子,搓了一簸箕水泥回来,在院落一角粗糙糊了下地面,用砖头和石板简单盖了个窝。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玩泥玩水,家长也不反对,所以动手能力都很强。荷兰鼠吃得多,拉得也就多,时间一久,粪便就会黏黏糊糊粘一地,还得用铲子把粪便层铲掉,再用水冲干净。我还会时不时改变下窝的形状与布局,好让它们能感受到新鲜感,其实主要是我想这样。总之,在这对荷兰鼠夫妇身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幸好那个时代,作业不多,放学了还有时间搞副业。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它们,放学第一件事还是去看它们,没事了就扒在砖头窝边聊天,或干脆拿起来抚摸一番。朝夕相处久了,我也学会了模仿它们尖锐的叫声,很像。虽然累一点,但更多是无忧无虑的快乐和热热闹闹的陪伴。随着一天天过去,慢慢让我吃不消的事情发生了。这小东西繁殖能力不是一般强,一年多一点,就从两只变成了二十多只。就类似这种的感觉。密密麻麻有些恐怖了,家里开始让我卖掉或送人,我实在不舍得,硬撑着养下来。那年,考试成绩的确是下来了。我也才上四年级,照顾这么多实在是太难了。趁亲戚来,家里偷偷送走了几只,我难受了很多天,后来知道,亲戚家小孩抱回去后,第二天荷兰鼠就丢了。真不知道珍惜,这让我更不舍得这些小宝贝,坚决不送人。可就如《红楼梦》里的贾府,悲剧已经悄悄开始了。不久,一只母荷兰鼠又怀了一窝,肚子一天天变大,眼看着就要生了。第二天一大早跑过去,已经生了,但只看到一只,奇怪,一般会生三四只甚至更多,怎么会只有一只。掀开砖头,翻遍每一处,到处找也没找到。过了几天,才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小荷兰鼠的尸体,更确切的是尸骸,只剩下几条腿,和几个头。刚出生的荷兰鼠就被可恶的老鼠叼走,吃了!你能体会那种崩溃的心情吗?看着一地的碎骨头,对一个四年级孩子的内心是多么大的打击。可这种打击还远远没结束。后来下了场大雨,窝塌了,石板砸死一大半荷兰鼠,半个窝都染红了。看着还侥幸活着的其他荷兰鼠惊慌失措,我得忍受着悲痛的心情,把一具具尸体掩埋了,还得把窝里的砖头冲洗干净,重新搭建起来。窝里顿时变得空荡荡。后来,逃跑了几只,又被老鼠袭击了几次。又仅仅过了一年,最后只剩下一只。这只年龄已经很大了,是最早的两只中的一只,我就把窝拆了,把它放在铁笼子,免得又被老鼠欺负。它年龄真的很大了,脚上开始起满了泡,毛发也变得污秽不堪。那一天还是来到了,又是一大早,布谷鸟清脆的歌声把我叫醒,我习惯性走到荷兰鼠的笼子前。它已经死了,紧紧抓着笼子,最后不得不把脚趾掰断了,才取下来。埋葬完最后一只。从两只变成二十多只,再变成一只,再一只也没有,仅仅用了两年。我也只是从小学三年级升到了四年级,就经历了这么多生死。这帮小家伙彻底消失在我的生活里。后来长大,到变声期,我也模仿不出荷兰鼠的叫声了。我不知道这种“生命教育”对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多少成分影响到我的性格。到现在我也不敢轻易养猫狗,太容易产生感情,怕失去时那种感受。现在人们生活变好了,选择也比以前多了,但近距离接触生死的机会少了很多,以前家里会养鸡鸭鹅、猪牛羊,现在经济发达,商品丰富,不用说城市,农村里这种家家户户的养殖也消失了。对生命最基本的态度应该是珍惜,那孩子对什么样的东西才会产生珍惜呢?一个整天吃香的喝辣的,山珍海味样样俱全的人不太会对食物产生“珍惜”的感受。一个时间一大把,需要大量无聊的事情消磨时间的人也不太会对时间产生“珍惜”的感受。珍惜往往意味着宝贵,也意味着稀少,也意味着充足的感情。
刻骨铭心的失去过或得不到才会让人产生珍惜的感受。现在的孩子似乎缺失这一课,缺失对一个生命付出很多感情,又见证它从生到死的过程。他们对生命的感觉往往是茫然漠视的,至少不会是那么细腻。这种“生命教育”还是应该补上,让孩子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敬畏他人的生命!校园里的悲剧,我们已经听说过太多,不想再听了!**全文至此为止,想看到更多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