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见到王宁的时候,他非常不好意思的说自己胖了,这对一个运动健身应用的创始人而言,的确有些莫名尴尬。胖的原因不外乎疏忽锻炼,以及作息失控——从Kp的融资速度便不难看出,顶着所谓的「资本寒冬」的漫长冰期,在一年时间内连续完成万美元、万美元和万美元的三轮融资,为了适应这种疾驰所需的力量,年轻的王宁和他年轻的团队必须使出全力以赴的态度来对待这份已经不再是初创状态的事业。
王宁Kp创始人
长青腾创业营(创创腾讯班)首期班学员
三个月前,Kp获得C轮融资,整个团队搬离了箭厂胡同的四合院,和大多数处于高速增长当中的企业一样,在东四十条的一栋写字楼里「搭积木」:先是租下二层和三层,再根据人资的需要,往上或是往下延伸,成为逐渐长大的蜂巢。
融资到账之后,王宁再度挤出锻炼时间,并将中餐和晚餐全都改为沙拉,终于——用他的话来讲——又回到了创业之初的体重,而在这个看上去得以忙里偷闲的时期,腾讯又出现了:这个互联网巨鳄对Kp开出了极有诚意——无论是资本还是资源的支持——的条件,使得王宁又单独为其新设了C+轮。
这也意味着,在「BAT」的江湖势力图谱中,Kp不再遗世独立,而是择队而站。
抉择时刻
如果只是从「BAT」里挑选,掌握社交关系的腾讯自然要比百度和阿里更加适合Kp,不过要在创业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与中国互联网的顶层建筑发生关系,这对任何一个年轻的创业者而言都是一次重大的转折。
创业至今,Kp的骨干团队要么是王宁的旧时同学,要么是他在猿题库实习期间认识的同事,年龄阅历大多相仿,谈产品、谈技术、谈市场或无大碍,但在涉及「姓资姓社」这种可能改变Kp未来的问题上,王宁及其周遭普遍缺少经验。
长久以来,王宁信奉的成长哲学,是「对标比自己快半步的人」,「比如你想知道高考之后的状态,找一个大三或者大四的人聊,显然不如找一个刚上大一的人聊,我在天使的时候,去见一些已经拿到B轮、C轮的创业者,总觉得他们讲的东西很空,但这不是说他们讲错了,而是你和他的距离太远,感知不到他所面临的情况,到了我自己也拿到C轮之后,他们当时所说的,现在就都明白了。」
Kp的管理风格同样一向如此,任何计划的有效性都在三个月以内,不会考虑过于长远的细化工作,「因为不确定的东西太多,我们自己都没谱儿。」年初的时候被VC问及下半年要做什么,王宁也是坦诚相待,说我自己也不知道,咱们要不先把上半年的事干完吧,然后再想下半年的事。
作为已被媒体舆论「标签化」的九零后,王宁身上所具有的这种谨始虑终和防微杜渐的少见质素,让他倍受资本市场的青睐和追逐。只是人言世事多为不期而遇,腾讯这个计划之外的产物,就是一例。
最终《颠覆式创新》这本书帮助王宁获得了结论:对于上一代基础服务的利用率,决定了下一代基础服务的成长率,电信及通讯产业的完善,为「BAT」的出现提供了温室环境,而「BAT」在解决互联网的普适性需求之后,它们必然会以躯壳为苗床,支撑衍生服务的多样性。
「于是就让腾讯进来了」——后来的事情变得水到渠成,王宁很快做好了成为「腾讯系」创业者的准备,而腾讯投资并购部也展现出了其在业界远近闻名的「好名声」:对待「自己人」时毫不保留,给Kp提供了人力资源,技术等一系列有力的投后支持。
Kp的员工都很喜欢这匹象征「黑马」概念的灯具今年春天,Kp在室内健身的主干之外功新增了跑步模块,极大的扩展了用户基数。这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治疗白癜风专家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