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能跟着儿女们养老75岁老人给出的3

养老是每一个人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问题,而选择哪种模式是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的。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居家养老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其次才是住养老院或其它社会机构。

而居家养老虽是主流,却也相对复杂一些,大致有3种形式,第一、跟随儿女居住;第二、独居,请人帮忙照顾;第三、独居,由儿女轮流照顾。至于采取何种方式,就要看各自的实际情况了。

今天着重要说的是与儿女同住养老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小家庭越来越多,可由于种种原因,却有了老人不能跟着儿女养老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养儿防老行不通了吗?

对于以上说法,院区里一位75岁的常大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的3点看法,令人意外,也值得深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吧。

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有一个男主外女主内、儿女双全,既幸福又普通的家庭。丈夫温柔体贴,一儿一女活泼可爱,尽管不很富裕,但一家四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时光如流水,在不知不觉中,一双儿女已长大成人并先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而我不仅多了奶奶和姥姥的身份,还加入了退休一族。

我一边帮儿女照看孩子,一边在心里计划着,等丈夫也退下来,如何双宿双飞,怎么分享那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但想与做总是有很大的距离,而且许多事情还可能出乎意料。

那一年马上就要退休时,丈夫却突然病倒了。由于此前为孩子们买房办婚事,已花光了积蓄,所以这会儿面对高额的医疗费,我一时没了办法。

01、感恩难以战胜私心。

在紧急关头,儿子和女儿都拿了几万块钱过来,并说会继续找人借一借的。但我知道,他们都应该有积蓄的,因为结婚时,老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上班这么多年,他们也没向家里交过钱。

短短几个月,我几乎借遍了所有亲朋好友,可依然无济于事,怎么办呢?只能卖掉房子了。于是,我与儿子商量,先去他那面暂住一段时间。但他很犹豫地说,岳父母已经在了,怕是不方便。

我只好去问女儿。女儿先说要和女婿沟通一下,随后又反问我,他哥哥家房子那么大,没有地方吗?我没跟她废话,直接回家把楼下的小库房收拾干净了。

每个人都有感恩之心,但有时感恩是难以战胜私心的。每个小家庭都有自己的利益所在,在取舍、得失之间,即便面对父母,儿女也会有权衡的私心。

跟着儿女养老不是不可以,但自己要有付出的能力,想依靠他们的感恩来索取回报,结果往往不会令人满意。

02、“面子”不等于孝心。

房子卖了,丈夫还是走了,我无可奈何地四处打工,来赚钱还债。在此期间,周围的人们对儿子和女儿都颇有微词,说他们太自私,只顾自己,不孝顺老人。

有一天,儿子儿媳过来接我,说再这样下去,他们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啦,希望我能为他们考虑一下,搬过去住吧。我又能怎么办?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到什么时候都心疼呀,再说万一真的有孝心了呢。但最终我还是失望了。

原来孙子上学了,天天需要有人伺候。从外人眼里,我住进了儿子家里养老,顺便管一下孩子,而实际上就是一个免费保姆罢了。

百善孝为先。一个人立足社会,如果不孝顺父母,自然会被别人看不起。没有“面子”,就得不到他人起最码的信任,工作和生活也就不会一帆风顺了。

但这种为了自己“面子”而赡养父的行为,不是真正的孝顺,不等于有孝心。说到底,还是为自己着想,是私心在作怪。

03、忍下“寄人篱下”的心酸,很难。

孙子大了,我也真的老了,身体已大不如从前,干上一点活儿就累得不行了。

有一个周末,儿媳出买菜了。我琢磨着她回来后肯定又要大扫除,就想先收拾一下厨房,免得又被说什么忙也帮不上,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清理橱柜时,一个不小心,我滑倒在地上,还摔碎了一摞碗碟。

说实话,我心里真的有点慌了,那可是儿媳妇喜欢的几个碗呀。果然不出所料,那天中午媳妇大闹了一场,连午饭都没做。晚上,儿子回来后没问我摔没摔坏,反而也是一顿埋怨,让我没事老实点,等着吃就好了。我无言以对,只是偷偷地哭了一夜。

“寄人篱下”的感觉不好受,但有时真的没办法,倘若我还有房子和积蓄,肯定会搬出去单过,这种心酸实在难忍呀。

当你失去了付出的能力,在别人眼里就没有了“利用”价值,不被尊重也就自然而然了。可以选择逃离,但要具备逃离的“资本”;可以选择留下,但必须要有任人“指点”的忍耐力。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莫说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的子女,即便是知书达理,善良敦厚的孩子,天天面对病痛不断的老人,也会有心烦意乱的时候,也会有郁闷纠结的片刻。

人老了,身体不中用了,情绪也会变得不稳定,敏感,爱挑理,容易激动等等,这些都会成为讨人嫌的理由,也是与儿女之间产生矛盾与分歧的重要原因。这样一来,如果老人跟着孩子们养老就变得苦难了。

那如果我们不得不跟着儿女们来养老,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冷静面对,能看得开,理得顺,不意气用事,不感情用事,能做到理解、包容甚至忍让别人。

其次,要“装聋作哑”少管事,少参与儿女家庭事务。他们的事情由他们自己处理,不能胡乱插言插手,使小事变成大事,使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了。

第三,要放下长辈的架子,多与儿女交流沟通。话不说不透,沟通多了,才能让彼此之间加深理解,消除误会,从而融洽家庭关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老人有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凑到一起时,彼此需要融合与适应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私心,即便是老人与子女之间,同样无法做到只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有了这个缘分,就要好好珍惜,用心善待每一位家人。

: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shue.com/bszz/8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