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热议的出血热,真是草莓导致的吗

                            

据西安新闻网,今年入冬以来,医院已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这一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随后,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开始传播吃草莓会得出血热的谣言,而后“专家辟谣吃草莓会得出血热”也冲上了热搜。

正是草莓季,还能不能安心吃草莓了?出血热与新冠肺炎一样,同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处置不当也可以带来相当大的危害。那什么是出血热,会不会人传人?……疾控君整理了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一起来看看!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你需要了解这些!

01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全名叫“流行性出血热”,也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啮齿类动物携带的的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类病毒性出血热,属人兽共患传染病。

透射电镜下的汉坦病毒

据国内外不完全统计,有多种脊椎动物能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毒,主要是啮齿类(常见的有老鼠、松鼠、花栗鼠、囊鼠、豪猪、河狸、仓鼠、沙鼠、豚鼠、八齿鼠、毛丝鼠、草原犬鼠和美洲旱獭),其他包括猫、犬、猪和兔等。在我国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林区以大林姬鼠为主。

黑线姬鼠(来源于网络)

褐家鼠(来源于网络)

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洲,美洲病例较少。中国每年的出血热病例占世界病例总数的90%以上,是汉坦病毒感染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02得了出血热有哪些表现?

(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表现是出血潮红)

.记住4个典型症状.

1、突然发热,38~40℃,怕冷或有寒战。

2、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3、三红:眼结膜、面部、颈部和上胸部的皮肤充血、潮红。

4、三反常:退烧后,症状反而加重;不吃不喝,人反而见胖(因为水肿);解热消炎也无济于事。

如果在接触老鼠后出现以上表现,就应该提高警惕,医院就诊。

03出血热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人不是传染源,人和人之间不传染。

该病毒可通过多途径传播,包括感染动物源性传播(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螨媒传播、垂直传播。最常见的为感染动物源性传播,即接触带出血热病毒动物的排泄物(唾液、尿液、粪便等)而感染,或摄入被带毒鼠类污染的食物或水等而感染发病。

要注意并不是只要接触到鼠类排泄物或者被老鼠咬后就一定会发病,这与老鼠的种类和是否带毒有关。西安市的主要带毒老鼠是黑线姬鼠,属于野鼠,鼠背有条很明显的黑线,一般出没在郊县水源附近的田间、野地,带毒率较高;城区出没的老鼠也就是我们一般在家里看到的老鼠为小家鼠、褐家鼠,带毒率较低。

04得了出血热怎么办?

出血热发病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如秋冬季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要警惕出血热,医院进行救治,不要自行服药,以免耽误病情。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1.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2.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3.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是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4.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05如何预防出血热?

出血热可防可治。防鼠灭鼠,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

通常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控本病。

●防鼠灭鼠,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

●做好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防止鼠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

●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最根本有效的预防措施。

06出血热是吃草莓吃出来的?

上面也说了出血热的传播途径。通常,吃草莓吃不出来出血热的,实在不放心,清洗后再吃草莓,肯定是安全的。

疾控君看了下,网传的比较靠谱的担心是:草莓棚黑线鼠较多,而“娇弱”的草莓又难清洗,如果老鼠接触了草莓会不会有污染物残留进而导致食用后感染?

这样的话确实有一定风险。虽然通常来说草莓上如果真的沾染了少量病毒,如果清洗后,远远达不到传播所需要的病毒量和条件,不足以引起感染。但是就怕有些人去采摘草莓,也不洗,边采边吃,这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了。(如果草莓棚里真的有很多带有病毒的老鼠,那种植和采摘草莓确实有感染风险,一定要注意预防,打疫苗,工作时尽量穿长袖衣裤,戴口罩,戴手套等。)

所以,总结一下,草莓本身没问题,吃草莓不会吃出出血热,去采摘草莓的话一定别边摘边吃了。

看到这,可能觉得离安心吃草莓还差一个“怎么清洗草莓”,好哒,方法来了:

1.不摘掉草莓蒂,用清水冲洗1-2分钟;

2.冲洗过后,再用淡盐水浸泡5分钟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腾讯医典、江苏疾控

原标题:《最近媒体热议的出血热,真是草莓导致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shue.com/bszz/12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