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介绍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4414714911368070&wfr=spider&for=pc
对《水浒传》有所了解的人都清楚,宋江是一心想被招安,这样不仅能保他平安,还能让他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其实招安不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政治措施,在教育领域也常常见到。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招安手段,可以称之为“教育招安”。
深入教育一线,就会发现部分班主任会任命班上一些比较调皮、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担任班干,甚至担任班长这样的职务。为何要做出这样的安排?大家给出的理由无外乎是在用“教育招安”的手段让那些成绩差又调皮的孩子“驯服”。他们认为用硬性的压制,不一定能管得了这些“熊孩子”,或许还会弄得自己下不了台,倒不如换个方式,用“招安”的方式“笼络”这些学生。让“成绩差、很调皮”的学生担任班干是“教育招安”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种声音:学习成绩差、很调皮的学生适合当班干!若真如此?笔者认为这是完完全全的谬论。
支持“不学习、很调皮”的学生当班干的人们认为,如果有了班干的身份,这些学生的所言所行应该所有顾虑,毕竟职责在身。而且调皮的孩子大多比较强悍,其他学生会畏惧三分,班级管理不会那么费劲。另外,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或许这些学生顿悟了,变得爱学习了。先不谈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只从学生的感受出发,若喜欢惹是生非的学生加入班级“管理层”,其他学生会质疑:班干是班级的主心骨,应该品学兼优,成绩不好、言行经常出格的学生为什么能当班干?这种质疑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引导,某种程度上会扭曲学生们的价值取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用任命班干的方式吸纳班级中的“捣蛋势力”,会引发了诸多现实问题。
第一,班级成员间矛盾激化。“捣蛋势力”喜欢用拳头说话,如果成为班干,大多管理方式简单:以强力压制谋得班级稳定。有些老师看到任命调皮的孩子为班干后,班级学生表现有明显“改善”:上课说话的人少了,下课打闹的人少了。以为做了正确的决定,甚至在经验交流会上分享这种“教育招安”管理方式。实际上,班级成员之间的矛盾已经在逐渐加剧,而一旦矛盾激化到临界点以上,某个“导火索”就可能爆发大问题,甚至会发生无可挽回的悲剧事件。
第二,班级管理或会走向混乱。学习成绩差又调皮的孩子,身上总有一些不好的习惯。笔者不是否定某个学生群体,而是就事论事地阐述一个事实:如果不是智商的问题,学习成绩不好还喜欢惹事,肯定有主观意识问题,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克服自身毛病,或者说这些学生没有自制力和恒心。成为班干,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做出改变,却无法让他们做出根本改变。有时候,拥有了班干“权力”的他们,会更加放肆和恣意妄为,只不过,他们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面前隐藏得比较好,但在其他学生面前就会暴露出狰狞的面孔。因为他们深知,让他们胡作非为的“权力”是班主任给的,在班主任面前就一定要表现得服服帖帖。“学习成绩差、很调皮”的学生担任班干,也许能在短时间内维持班级稳定,可是时间长了,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班级管理或会走向混乱。
第三,部分学生价值观被扭曲。班干不仅是班级管理者,还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和精神向导,所以要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倘若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平时表现不佳、动不动还欺负同学顶撞老师,就被以任命班干的方式予以“笼络”,那其他学生完全可以效仿:想成为班干就不断给班主任制造麻烦,让自己成为“调皮捣蛋者”,然后再接受老师的“招安”。如此一来,班级走向混乱不说,学生们的价值观也被扭曲。
当然,任命班干不是“教育招安”的全部。策略性地与很调皮的学生沟通,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也是“教育招安”的一部分。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教育招安”还是能受到一些比较好的班级管理效果。但用“教育招安”可以,滥用“教育招安”却有很大危害。而什么时候用,用到什么程度,需要班主任具备高超的管理水准。
举个简单的例子,若一伙武装分子控制了一片区域,里面有一些人质,武装分子索要一笔不菲的赎金。此时是给这伙武装分子赎金让他们放人,还是强攻解救人质,就需要做出科学判断。其实给钱和强攻都是有风险的,而专业人士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同样,班级里如果出现一些学习成绩差、很调皮的学生,选择“教育招安”还是“硬性压制”,也都是有风险的。有高超管理艺术的班主任就能很好地做出判断,把风险降到最低。
中小学每个班级大概都有几十个学生,他们有各自的性格和特点,能把他们揉成一股绳子,让他们劲往一处使,是需要相当水平的。为实现这种目标,采取一些特别的教育策略没有问题,正所谓“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因此,“教育招安”可以使用,但一定要慎用。而那些“招安式”任命班干则是万万不可的,会坏了规矩、乱了世道、迷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