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楚之上蔡人,年少时家贫,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辅佐始皇,官至丞相,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一瞬间被腰斩,灭三族,如此的遭遇实在让人唏嘘不已,但纵观他的一生,他的结局是他价值观的必然显照。
李斯年少时家贫不已,看到富贵之人无不羡慕,后因老鼠得到启示,终成大器。
有一次他看见一群老鼠躲在一个角落里吃东西,因角落较小,人和犬都无法到达,从而使老鼠悠然自得,旁若无人。
躲在角落的老鼠这让李斯大发感慨,由此悟出一条人生哲理:人不管是贤还是不屑,都是相对的,只要有个好地方,不屑也会是贤,所处不好,贤也是不屑。
老鼠为何物,居然能在粮仓里来去自由,不正式它选了个好地方吗。此后他便按照这个道理作为人生的参照物走完了一生:只要有好地方其他的都不用去在乎。
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当时的小吏,选择了他认为最合适自己的思想,并拜当时法家的代表人荀子为师,学法势术与帝王之学,但李斯注定是个心胸狭窄之人,同时期还有韩非也是荀子的学生,但学术比李斯好,于是李斯就心生妒忌。
几年时间过后,李斯学有所成,渴望富贵的李斯,就想出去独自闯荡,荀子问他可想去楚国发展,李斯坚定的说:楚王不中用,不足以成大事,当今只有秦国是用武之地。
荀子提醒道:秦法苛严,商鞅死之,你要多加小心,而李斯道:商鞅主张变法,位至丞相,后虽车裂而死,但也功成名就了。荀子听后也便不再多言。
几天后,李斯正式向师傅辞行,他说:如今秦国正想一统天下,正是奋斗之际,如果一个人身处低位有路可选,若不动,就好比肉放在前面而不取。
这种耻辱大过于自身的卑微,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卑微之地,而不想出人头地,那不是壮士的行为。
荀子道:如今天下较乱,人情多为虚假,切莫把富贵看得太重,如果过于追求名利,以后为此感到疲劳的。
事实证明荀子的这段话就是为李斯量身打造的。
当时的秦国是嬴政在位,吕不韦为相,然李斯早就听闻吕不韦的传奇事迹,从一个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相位的,所以他不假思索地直奔相府。
而当时的吕不韦正在招贤纳士,扩大势力和影响,还组织人马编写《吕氏春秋》一书,一听荀子的高徒来了,赶紧封他为著作郎,参与编书一事。
日子过了三年后,李斯终于得到了发挥的平台,吕不韦把他推介给了秦王政,并大赞李斯聪明过人,可以重用。
当十六岁的秦王政问李斯富国强兵之策时,李斯把藏在心里多年的话终于说出: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争,关东六国与秦相战,已有六世了
现众多诸侯都以国相称,实则为秦的郡县,大王应乘得胜之威以灭六国,以便天下一统。
其实李斯之说,正中秦王政的思想要害,秦王政高兴地说:先生之言,正是寡人之所想,此时正是灭六国的好机会,还望先生多教寡人,当即封李斯为客卿,在秦王身边参与军政大计。
后来秦王又向李斯讨教道:依先生之见,统一天下应当从何处下手。
李斯见秦王虚心求教,于是就向秦王提出内部瓦解和军事打击两大统一六国的战略方针,李斯担心其他国家联合起来攻打秦国。
所以李斯建议,不如出重金,使善言之士游说诸侯,离间其君臣,杀戮其良将,使其内部崩溃,并继续远交进攻的方针,如使之无立不毁。
秦王一听连连称赞良策,于是拨重金交给李斯,让其有说各诸侯,让其内部得以瓦解。
后来实践证明,李斯确实是一个好军师,他的计策的确为秦王的统一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如此一来,游说工作起到了奇效,关东的六国的国王从此不合心,互相诋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各自的国家被秦王所收复。
所以秦王郑仅仅用了十年,就攻灭了六国,而李斯在这场战斗中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加,统一六国的步伐是快了不少,但是建立大统一的王朝任务也随着来了,秦王政把李斯奉为上卿,专门负责新王朝建立的准备工作。
公元前年,随着秦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灭楚战役的结束,秦统一中国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秦统一六国国家是统一了,但是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该怎么称谓,法律,制度及各种政策问题,是一大难题。
李斯不愧是荀子的徒弟,他再一次站了出来,他辅佐始皇做了几件对后世极有影响的工作。
他定称谓,合皇帝的威严于一尊。除了国号“秦”不变以外,其他的都采用新的,把之前有关国王的称呼都改为皇帝,皇帝自己称“朕”不再称“寡人”“命”称“制”,“令”称“诏”这些名称只能由皇帝一人用。李斯还制订了朝廷三公九卿的称谓。统一了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废分封为郡县。
如此之大的一个问题被李斯再一次解决了,他也表现了他那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政治远见得到了始皇的高度赞赏。
但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官至丞相,最后却被腰斩,灭三族。
秦始皇三十八年前,始皇游会稽,七月回至沙丘后就卧病不起,就立下遗诏,要公子扶苏速回即位,信还未发出去,始皇就去世了,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夺权阴谋产生了。
而李斯在这一次重大决定中犯了错,导致葬送了性命。
赵高找到胡亥,建议胡亥不要听信始皇的遗照,废兄立弟,很少有人能在权力面前无动于衷,经过赵高的游说,胡亥心动了。
于是赵高又找到李斯,对李斯说:现遗诏未发,你的功劳大于蒙恬,与扶苏的关系也不如蒙恬和扶苏的关系好,如果扶苏继位,哪还有你的丞相之位。
赵高其实李斯明知道这是篡位,但是为了富贵,为了他在老鼠身上悟出的那条道理(只要位置找对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他同意了。
于是胡亥继位后大开杀戒,他杀了扶苏,还有大将军蒙恬,秦公子,公主数十人,发数十万刑徒修阿房宫,生活无比荒淫无度。
李斯发现了这一切于是令赵高多却却胡亥,这一幕和伍子胥却夫差是多么的相似。
然胡亥早就看中了李斯的丞相之位,于是每次选择胡亥和宫女鬼混之时让李斯进去奏事。然胡亥被人打搅后觉得很是扫兴,时候久了就问赵高李斯这是何意
而赵高趁机说:丞相自持沙丘政变有功,但未能封王,所以有怨言,沙丘政变只有我们三人知道,如有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啊。
秦二世二年,天下农民起义风云云涌,虽然高级文书时不时飞向咸阳,但都被赵高所拦下,直到陈胜派将周市率军三十万攻打咸阳市,胡亥才知道真相,
胡亥斥责赵高,但赵高反诬陷丞相李斯的儿子李通勾结义军所至,胡亥大怒,抓了李斯,判腰斩,灭三族。
李斯被腰斩行刑的那一天,李斯仰天长叹道:荀子曾说过我太热衷于富贵,必为富贵所累,果然,圣人也。
至此李斯的传奇一生也就结束了,纵观历史成绩来看,我们不得不被他那超前的政治眼光和独有的思维模式所折服。
但从普通眼光去看,他太过于看重富贵与权位,也许小时候真的太穷了,从老鼠身上得到哲理,同时也是在老鼠的身上的哲理使他落到了悲惨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