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将妻子灌醉,偷出钥匙打开库房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明朝成化年间,有一个名叫田蠢九的读书人,骑着马去省城里参加乡试,半路上到了一座小乡镇,天色已晚,打算在此投宿。他下了马,牵着缰绳前行,忽然听见人声鼎沸,循声望过去,只见一群人追着一只老鼠跑了过来。

这一只老鼠个头比猫还要大,如飞而来。有人冲田蠢九高喊:“秀才,快,快拦住它,不要让它跑了。”

田蠢九是个迂腐秀才,心里暗想,老鼠能长到这么大,着实不易,要是被人捉住,岂不是死路一条吗?他忽然心生怜悯,猛地伸出脚,拦住老鼠,手疾眼快地捉住它,轻声说道:“我来救你!”抱着老鼠翻身上马,勒转马头往回跑,很快就将人们甩掉了。

到了郊外杂树林里,田蠢九放了老鼠,转身往小镇走去。刚走进小镇,就飞来一阵菜叶子,砸在他的身上,夹杂着骂声。

一位老者气冲冲地拉住缰绳,责问道:“秀才,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吗?你怎么能救老鼠一命呢?难道读书把脑壳读坏了吗?”

田蠢九辩解说:“它好歹也是一条命,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孔老夫子的教导吗?做人要有仁心。”众人纷纷说:“这个秀才真的把脑壳读坏了。”摇头叹息着回家去了。

田蠢九去客栈里投宿,客栈掌柜却摇着头说:“你这人不识好歹,连老鼠也搭救,不接待你这种人。”一连问了几家,都是如此。

无奈之下,田蠢九只好打算在屋檐下胡乱将就一晚。但是,无论他来到谁家屋檐下,都会被赶走。一直到二更将近,他也没有找到能落脚的地方。

田蠢九牵着马到镇外的小河边,打算让马先喝水,他再想办法。刚走出镇口,迎面过来一个提着灯笼的老汉,对他说:“秀才,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吧,要是不嫌弃的话,去我家将就一晚吧。”田蠢九大喜,赶紧拱手道谢,跟着老汉走了。

大约走了两三百米,出现一座宅院,老汉让田蠢九把马牵到后院槽头边吃草,然后领着他到厅堂里坐下。不一会儿,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端出饭菜,摆在桌子上,冲着田蠢九羞涩地一笑,转身进了屋。

老汉笑着说:“我姓舒,膝下只有一女,尚未婚配,秀才要是有意,就让她侍奉你吧。”田蠢九大喜,他原本定下了亲事,谁知女子还没有过门就得病死了,亲事便耽搁了下来。如今听了此言,他大喜过望,赶紧答应了下来,当即跪在地上行了大礼,改口称呼老汉为岳丈。老汉扶起他说:“择日不如撞日,今晚就成亲吧。这里人心太坏,婚后我跟着女儿去你家里养老。”田蠢九点头答应了下来。

吃过晚饭后,舒老汉拿出两根红烛点燃,让两人拜了天地,然后圆了房。女子自称闺名小屯,两人非常恩爱。三天后,田蠢九启程走了,承诺返程时,带着父女俩回家。

参加完考试,一直等到名单公布后,田蠢九发现榜上无名,便启程回家。走到小镇附近,迎面遇见两个人,冲他说:“秀才,上一次被你搭救的老鼠,前几天被我们打死了。”

田蠢九问道:“你们为何如此痛恨老鼠呢?为何非要置它于死地呢?”一人说:“老鼠喜欢偷粮食,所以人们才痛恨它们呀。”另一人说:“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们把死老鼠挂在大柳树下上,当天晚上却不见了。”田蠢九笑了一笑,拱拱手,往舒家而去。

到了舒家,只见小屯带着重孝,田蠢九大惊失色,询问之下,才知道舒老汉得了重病去世了。小屯扑进田蠢九的怀里哀哀地哭着,田蠢九劝了好久,她才止住哭声。小屯说:“房子我已经变卖了,行李已经收拾好,明天就和你回家。”田蠢九点点头。

第二天上午,田蠢九雇了一辆马车,带着小屯回到了家里。他将婚姻之事对父母禀明了,父母都是开明之人,见到小屯欢喜无限,承认了这门亲事。

过了几天,小屯吩咐田蠢九在后院里腾出三间房,供她专用。田蠢九问她要三间房干什么?她也只是笑笑,不做解释。小屯把三间房锁着,钥匙挂在腰间,谁也不知道房间里装着什么。

一年多后,田蠢九过生日,晚上,夫妻俩在卧室里摆了一桌酒,秉烛夜饮。田蠢九想起了库房,殷勤劝酒,把小屯灌醉了,趁机拿出钥匙,将三间房子打开,不由得目瞪口呆,只见一间屋里堆满小米,一间屋里堆满豆子,一间屋里堆满钱币。

田蠢九回到卧室里,摇醒了小屯,举着钥匙,让她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小屯说:“你救了我爸,我爸报恩,才将我许配给你为妻。其实,我们不是人类,而是老鼠。”田蠢九这才明白,舒老汉就是那一只被人们追杀的大老鼠。

小屯站起来收拾行李,田蠢九惊问为何?小屯说:“你如今已经知道了我的秘密,心里肯定讨厌我了,我留下来还有什么意思呢?”

田蠢九一把抱住她,发誓说没有嫌弃她的意思,小屯这才留了下来。十几年里,小屯给田蠢九生了八个儿女,一家人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八十岁这一年,田蠢九去世了。小屯辞别了儿孙们,坐着马车走了,不知所踪。

只讲故事,与封建迷信无关。知恩图报是传统美德,动物尚且懂得报恩,何况人乎!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评论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shue.com/bsjt/12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