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船
悦
读
今年,我们一起经过了这么一场重大的疫情,在这么一场与病毒惊心动魄的战役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其中,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人情百态,在几个月间轮番上演。苏格拉底说“不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疫情最终会过去,但是当我们回首这段经历时,难道不应该多一点反思,多一点思考。这样的一段经历,总要给我们的人生留下点什么。
“红船悦读会”的第一期,就以“疫情中的思考”为主题,为大家推荐三本不同类型的书籍,让我们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这场疫情以及我们自己。
///book
第一期书架
悦读推荐
《写在基因里的食谱》
关于饮食、基因与文化的思考
作者:加里·保罗·纳卜汉
不方便阅读文字时可点击音频收听
悦读体悟
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大家就知道这跟非典一样,又是一场祸从口出,本不该列入食谱的生物被端上了餐桌,而人类则被狠狠报复。所以我们今天更应该读一读这本《写在基因里的食谱》,跟随作者踏上美食和进化之旅,去了解一下文化多样性、食品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在书中,作者提到现在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传统的地中海饮食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采用为预防心脏病的健康食谱,是适合全球每一个文明人的食谱。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橄榄油,我们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也在被灌输相同的理念,认为橄榄油十分的健康。但事实是否如此呢?一项在北欧开展的研究中,找到了相对明确的答案。该硏究比较了北欧人和克里特人在食用相同食物后不同的生理反应。最终证实,不同人群对脂类的吸收和代谢水平有很大差异。因为干百年来大量食用橄榄油的习惯,克里特人在基因层面上对此产生了适应。如果你不是克里特人,依然可以大啖橄榄油,却可能无法像他们一样从中吸取养分。所谓的地中海食谱,是否是适合全世界人的健康食谱,实则是值得怀疑和深思的!
当然,像这样的有趣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比如我们为什么会乳糖不耐受,为什么墨西哥人在放弃传统饮食后,患心血管的人群比率大幅度攀升,都能在这一本科普读物中找到答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也能更客观地认识到,应该吃什么,吃什么才健康早就烙印在我们的基因中,镌刻在我们的文化中。也应该更加明白生物和食物之间,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区别。
推荐人:曹蕴
悦读推荐
《鼠疫》
作者:(法)阿尔贝·加缪
原作名:LaPeste
译者:刘方
不方便阅读文字时可点击音频收听
悦读体悟
这是一本帮助加缪拿下诺贝尔文学奖的两百来页的小书。书中的故事发生在北非地中海的一个典型的现代城市阿赫兰。在四月里,开始只是出现了突然大量死亡的老鼠,人们并没有在意,谁也不会想到可怕的鼠疫会这样悄无声息地袭击了这个平和、平常和平庸的城市。但是几天之后,上万只的老鼠集体死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呕吐、发烧、淋巴肿大,甚至还来不及抢救,就迅速死亡。恐慌的情绪席卷了这个小城,随着疫情的肆虐,封城指令下达。阿赫兰如同飘零的小岛被隔绝于这个世界之外,在长达十个月的封城期中,只有身在城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命运、良心、责任、爱与怕、生与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变成了无时不刻不在上演的剧情。贪生者放纵享乐,胆大者利用恐慌和谣言发财,基督教徒们不再相信上帝的救赎,更热衷于追逐不知起源于何处的各种关于治疗鼠疫的消息和魔幻的配方。当然还是有像故事里的主角里厄大夫一样的人,日复一日地做着医生该做的事情,默默组织救助队治病救人,尽管心里清楚,他一直是与失败为伍,现在所做的一切可能毫无意义。
故事说到这里,我想先说回作者加缪,法国小说家,哲学家,其实还有另一重身份,一个资深球迷。加缪曾说过“足球的道德是简单的”,因为在足球比赛中,虽然明白要面对失败,但只要上了场你就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全力以赴,这是你对于队友的责任和义务,责任不是别人加诸于你身上,而是出于你自己的意愿,一个人承担责任是因为知道此时此刻这是唯一要做的事情,就像1+1=2那么简单。
这种价值观的内核也集中体现在了这本书里。无论是书中的主角里厄大夫,生命至上者格鲁,还是自愿从事一些简单防疫工作的小公务员格朗,他们所做的的确不是什么丰功伟绩,他们只是选择了做自己该做的事,这确是他们成为英雄的价值内驱力。最后我想说《鼠疫》这本书所包含的思想与内涵,绝不仅仅局限于我浅显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翻开这本很伟大并将持续伟大下去的小说,尤其在这个时候,我们更会心有所触,也会收获更多。
推荐人:曹蕴
悦读推荐
《血疫》
埃博拉的故事
作者:[美]理查德·普雷斯顿
译者:姚向辉
不方便阅读文字时可以点击音频收听
悦读体悟
首先我很抱歉,这是一本刚放在了我的书架上但还没有来得及去读的一本书。所以我并不能像前两篇一样,用自己的文字去介绍这本书。下面我将与大家一起重温kindel电子书库这段震撼人心的推荐词,你也许就明白为什么我会选择推荐这本书,以下为推荐词:
如果一定在泱泱病毒大军中选择一个典型进行讲述,埃博拉病毒是不二之选。
埃博拉病毒,号称人命黑板擦,它是人类已知最危险的病毒。通过呼吸系统传播的它感染性极强,一旦得上,患者全身脏器液化,将七窍流血而死。
这本书,记叙的是年至年间埃博拉(及马尔堡病毒,埃博拉近亲)病毒几次为祸人间以及人们如何顽强抵抗的事实。
跟一般偏向于介绍专业名词的科普文不同,这本书是由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故事组成的。
年,一个叫做莫内的年轻人和友人自驾游来到了奇塔姆洞,在洞内,他们看到了钟乳石,看到了大象的尸体,看到了蝙蝠。回来后的第七天,莫内全身疼痛难忍,很快病得如僵尸一般。小医院不知道病因,莫内便搭出租车到了机场,坐上飞机飞往了内罗毕(Nairobi)。
聪明的读者早已猜出莫内患上了埃博拉,医院不知道,出租车司机不知道,航班工作人员不知道。
谢姆·穆索凯医生赶到现场。他拼尽全力在尝试,没有在意患者的血和呕吐物溅到自己身上和眼睛里,试图为患者输血抢救,并且直到最后都陪伴在患者身边——他奋力拯救着生命,却不知道自己正在献身于死神。
莫内很快死去,医生在解剖莫内的尸体时发现:
“……肾脏已经损坏,肝脏也一样。肝脏是黄色的,有些地方甚至液化了——就像死尸的肝脏;仿佛莫内还没死就变成一具尸体。”
作为一部非虚构文学,书中除了部分人物采用化名,所有故事都是真实历史的还原。正因如此,当我们在书中看到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对抗病毒的故事时,更加感慨人性的光辉。
美军的一队科学家,来到刚果附近的山洞找寻病毒的宿主。在他们的行李袋中,每个人都准备了运尸袋;
一个猴舍感染了病毒,只猴子要被实行安乐死。兽医主任在执行任务前,给每一只猴子喂饱了饭……
《血疫》写于年,在这本书完成近20年后,西非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死亡人数比埃博拉病毒发现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总和都要多。
病毒面前,我们从未做好准备。
推荐人:曹蕴
以上就是第一期“红船悦读会”的全部内容
三本好书让人一饱眼福之后
激动人心的时刻要来咯
公司首次悦读马拉松活动
即将开始!
我们将通过网络分发电子书籍,把悦马比赛变得更为轻量和快速,参与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阅读了解比赛书籍的基本内容,并完成网上答题。这既然对阅读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挑战,也可能是一个美好生活习惯的开始。
如果你也想成为我们的同伴
以下信息一定要仔细阅读~
如何参加“悦读马拉松”?
参与的方式非常简单:先报名,后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