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
图片来源于中药材数据库
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野生或栽培。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原植物生于麦田、山坡、路旁。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对土壤要求不高。味苦,性平。入肝、胃经。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水通淋。临床用名有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
《神农本草经》:王不留行,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御览》作能老),增寿。生山谷。
《吴普》曰:王不留行,一名王不流行,神农苦平,岐伯雷公甘,三月八月采(《御览》)。案郑樵云:王不留行,曰禁宫花,曰剪金花,叶似花,实作房。
《名医别录》:味甘,平,无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
《药性论》:能治风毒,通血脉。
《日华子本草》:治发背,游风风疹,妇人血经不匀,及难产,根、苗、花、子并通用。
《开宝本草》:味苦、甘,平,无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
《本草图经》:仲景治金疮,有王不留散;《贞元广利方》治诸风痉,有王不留汤,皆最效。
《珍珠囊》:云:下乳,引导用之。
《汤液本草》:味苦,阳中之阴。甘平,无毒。
《滇南本草》:王不留行
内容:王不留行,一名拔毒散。味苦,性寒。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溃散。
王不留行,此药性主走而不滞。气味苦,平。无毒。主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塞、止心烦、鼻衄、解痈疽毒、通乳窍、散血、利小便,其功最良。人多轻视,故特着之。小年药,又名拔毒散,一名扒毒散。治一切疮毒肿痛,为末,醋调敷。
《本草发挥》:洁古云:苦甘,阳中阴也。下乳引导用之,利血脉。
《本草蒙筌》:王不留行
内容:成德军王不留行江宁府王不留行
(即剪金花)味苦、甘,气平。阳中之阴。无毒。江浙近道俱有,茎青七八寸长。叶尖如小匙豆,花开系黄紫色。子如黍粟,谷黑微圆。三月采根茎,五月取花子。先洒酒蒸一伏,复浸浆水一宵。微火焙干,收留待用。主金疮止血逐痛,治女科催产调经。除风痹、风痉、内寒;消乳痈、背痈、外肿。出刺下乳,止衄驱烦。
《本草纲目》: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之语,可见其性行而不住也。王执中《资生经》云:一妇人患淋卧久,诸药不效。其夫夜告予。予按既效方治诸淋,用王不留行+余叶煎汤,遂令服之。明早来云,病减八分矣。再服而愈。
利小便,出竹木刺。
《药性解》:王不留行,味苦甘,性平,无毒,入心、肝二经。主金疮止血、痈疽毒疮、心烦鼻衄、难产,出竹木刺入肉,治风毒,通血脉。
按:王不留行专疗血症,而心主血、肝藏血者也。故均入之。痈疽等症,血不和也。经曰: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此主和血,固宜治之。又治风毒者,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景岳全书》:一名金盏银台。味苦,平,性滑利,乃阳明冲任血海药也。治风毒,通血脉,疗妇人难产及经滞不调,下乳汁,利小便,除风湿痹痛,止心烦鼻衄,发背痈疽疮瘘,游风风疹,出竹木刺,及金疮止血,亦能定痛。
《本草经疏》:王不留行禀土金火之气,故味苦甘平。平者辛也,其气应温而无毒,苦能泄,辛能散,甘入血,温能行,故主金疮,止血,遂痛出刺,除风痹内寒,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入血活血之要药也。若夫心烦,鼻衄,应是血分热病,非同凉血药用,未见其可也。入足厥阴经。
简误:孕妇勿服。
《雷公炮制药性解》:王不留行,味苦甘,性平,无毒,入心、肝二经。主金疮止血、痈疽毒疮、心烦鼻衄、难产,出竹木刺入肉,治风毒,通血脉。酒蒸焙用。按:王不留行专疗血症,而心主血、肝藏血者也。故均入之。痈疽等症,血不和也。经曰: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此主和血,固宜治之。又治风毒者,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本草乘雅半偈》:王不留行(本经上品)
苦平,无毒。
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
曰∶江、浙并河东皆有,苗茎俱青,高七八寸,叶随茎生,似松蓝叶。四月开花黄紫色,或红白色,实壳若酸浆子,大如黍粟,形圆色黑,根黄如荠。三月收苗,五月摘子,根,先人题药云∶命名之义亦奇,吾身有王,所以主吾身之气血,及主气血之留行者,气血之留,王不留,则留者行矣。气血之行,王不行,则行者留矣。顾血不止,与难产无乳者,两可用此,其义自见。
《本草易读》:王不留行
内容:蒸之,浆水浸,焙用。
苦,平,无毒。入厥阴肝。性行而不留。下乳催生,通经止衄,除风祛痹,行瘀调经。平金疮而止血,利小便而除烦。解疮痈之毒,出竹木之刺。
时珍曰∶多生麦地中。高一二尺,三四月开小花如铎铃,红白色。结实如灯笼草子。壳有五棱,壳内抱实如豆大,实内细子,圆如细珠。
鼻血不止,连茎叶煎服。(验方第一。)
粪后下血,末服,每一钱。(第二。)
竹木入肉,末服,以根敷之。(第三。)
留行散留行蒴双皮浓朴黄芩白芍干姜甘草川椒治金疮、刀斧伤亡血。大疮饮服,小疮粉之。(诸方第一。)
涌泉散留行穿山甲龙骨瞿麦穗
等分为末,每酒下二钱。治因气无乳,仍以木梳梳之。(第二。)
《本草新编》:王不留行,味苦、甘,气平,阳中之阴,无毒。主金疮,止血逐痛,催生调经,除风痹、风症、内寒,消乳痈、背痈,下乳止衄,祛烦,尤利小便,乃利药也。其性甚急,下行而不上行者也,凡病逆而上冲者,用之可降,故可恃之以作臣使之用也。但其性过速,宜暂而不宜久,又不可不知也。
或问王不留行止可下乳,是上亦可行之物也?不知乳不能下而下之,毕竟是下行,而非上行也。上、中焦有可下者,皆可下通,非下行于下焦,而不行于上焦也。
《本草备要》:通行血。
甘苦而平。其性行而不住,能走血分,通血脉,乃阳明冲任之药。阳明多气多血。除风去痹,止血定痛,通经行便,下乳催生。俗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之乳长流。治金疮,止血。痈疮,散血。出竹木刺。孕妇忌之。
《本经逢原》:王不留行专行血分,乃阳明、厥阴、冲、任之药。能通乳利窍,其性走而不守,故妊妇禁服。一妇患淋卧久,用此煎服,再剂而愈。其利小便,出竹木刺,与瞿麦同功。
《本草从新》:王不留行
内容:通行血。
甘苦而平。其性行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行、故名。)能走血分。通血脉。乃阳明冲任之药。(阳明多气多血。)除风去痹。止血定痛。利便通经。催生下乳。(气盛血滞者、可暂用以行之、否则宜慎。)治金疮。(止血。)痈疮疔疮。(散血。)出竹木刺。失血后、崩漏家
及孕妇。并忌之。花如铃铎。实如灯笼。子壳五棱。取苗子蒸。浆水浸。
《得配本草》:一名金盏银台甘、苦、平。入手少阴、足厥阴经血分。通血脉,治诸淋,下乳汁,催生产,疗疮疡,除风痹。(血气不行,则风毒不去,营卫逆于肉里则生痈。)配川柏,蒸饼丸弹子大,青黛为衣,线穿挂风处,冷水化服一丸,治误吞铁、石、骨、刺不下。内服,酒蒸焙用。出肉中竹木刺,捣敷。孕妇、失血、崩漏者,禁用。
《本草求真》:[批]入肝行血不留。
王不留行专入肝、胃。在古已命其名,谓此虽有王命,其性走而不守,不能以留其行也。又按古书有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之乳长流。亦云行血之力也。观此数语,已得气味主治大要矣。又著其味曰辛、曰甘、曰平,其气曰温,其功则能入足厥阴肝经血分,去风除痹,通经利便,下乳催生,散痈肿,拔竹刺。与瞿麦同功,则知气味疏泄,洵尔至极,又安能有血而克止乎。何书又言止血定痛,能治金疮,似与行血之意又属相悖,颂曰:张仲景治金疮,有王不留行。贞元《广利方》治诸风痉,有王不留行汤,皆最效。讵知血瘀不行,得此则行,血出不止,得此则止,非故止也,得其气味以为通达,则血不于疮口长流,而血自散各经,以致其血自止,其痛即定,岂必以止为止哉。意义彰明。但古人表著治功,多有如此立说,以留后人思议,不可不细审焉。
《本经疏证》:凡物之浑圆者,皆转旋极速而不滞,王不留行名义,大率亦不外此。人身周流无滞者血,本经别录取治金疮血出鼻衄,仍治妇人难产,可见其能使诸血不旁流逆出。其当顺流而下者,又能使之无所留滞,内而隧道,外而经脉,无不如之,则痈疽恶疮瘘乳,皆缘血已顺流,自然轻则解散,重则分消矣。血流于脉,风阻之为风痹,内塞血不流畅,血中之气,内薄为心烦,能治之者,亦总由血分通顺,故并克取效,治金疮,义盖本此,后人信此义用之治淋,亦大有见解。
《本草便读》:王不留行
入阳明而达血。苦且辛平。通乳汁以行肝。走而不守。痹风淋痛。内服均除。痈肿金疮。外敷并效。(王不留行多生麦田中。即俗名翘摇子。甘苦辛平。专入阳明血分。行血活血。是其专长。故能治风痹乳痈金疮等证。用之外治。亦取其散血之功多。故能兼入肝经。以肝为藏血之地。故治经闭赤浊等证。总之此药皆以滑利见长也。)
《本草撮要》:
内容:味甘苦。入足厥阴经。功专行而不住。又为阳明冲任之药。通经下乳催生。得穿山甲服之。下乳甚捷。浆水浸用。得黄柏治误吞铁石神效。
《本草害利》:
〔害〕其性行而不住,失血后,崩漏家及孕妇,并忌之。〔利〕甘苦平,入阳明冲任之经,走血分,通血脉,利便通经,催生下乳汁,止金疮痈疡疔毒。〔修治〕花如铃铎,实如灯笼,子壳五棱,取苗子蒸,浆水浸,焙用。
《本草分经》:甘、苦,平。阳明冲任血分之药。其性行而不住,通血脉,除风利便。治金疮痈疽。出竹木刺。
《本草择要纲目》:王不留行
苦平无毒。
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塞。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妇人产。久服轻身耐老增寿。治风毒。通血脉。游风风疹。妇人血经不匀。发背。下乳汁。利小便。出竹木刺。盖王不留行下乳引导用之。取其利血脉。并走血分阳明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之语。可见其性行而不住也。
《饮片新参》:
形色:色紫黑,子小圆。性味:腥平。功能:通任行血,利乳窍,治淋浊。分量:一钱半至三钱。用法:生研包煎。禁忌:外感者忌用。王不留行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生太山山谷。二月、八月采。今处处有。人言是蓼子,亦不尔。叶似酸浆,子似松子。而多入痈瘘方用之。
《中药大辞典》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四、五月麦熟时采收(东北地区在秋季)。割取全草,晒干,使果实自然开裂,然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生于田边或耕地附近的丘陵地,尤以麦田中最为普遍。除华南外,全国各地区都有分布。
《雷公炮炙论》雷公云:凡采得,拌浑蒸,从巳至未,出,却下浆水浸一宿,至明出,焙干用之。
《中药大辞典》簸净杂质,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爆开白花六、七成时取出,放凉。
1.王不留行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2.王不留行有兴奋子宫及抗早孕的作用。
3.王不留行贴压耳穴,具有促进胆汁排泄,即利胆排石作用。
4.王不留行对小鼠实验性疼痛有镇痛作用。
(整理/唐鹏)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