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徳控制东北鼠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控制大规模传染病的行动,此后一直作为样板在历次传染病防控中被仿效着。至今人类控制未知传染病的办法,包括对抗“萨斯”,依然参照的是伍连德的方案。伍连德也是在萨斯之后重回人们的视野的……
伍连徳的毕业照
年,外务右丞施肇基为伍连德准备好了护照和有关公文,发电报给奉天总督、吉林巡抚、吉林西北路分巡兵备道和陆军军医学堂,并通知陆军部,正式告知,朝廷任命陆军军医学堂帮办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统一协调东北鼠疫防疫,望各地衙门务必配合,在此期间伍连德依旧兼任陆军军医学堂帮办。
年底的中国,千疮百孔就像一个行将沉没的巨轮。整个北京的卫生设施,只有医院,和七八家规模不大医院。京城如此,其他省市的医疗卫生状况甚至连简陋都称不上,很多地区是空白。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地处东北的哈尔滨爆发了死亡率极高的流行性传染病,而这个城市的很大一部分和这个地区的铁路还控制在俄国人手里。整个哈尔滨市,竟然没有一个华人西医。
中央政府派往哈尔滨调查和控制鼠疫的卫生官员,是由外务部临时从陆军军医学堂中抽调委派的,一共只有一个教员加上一个学生(兼做他的翻译)。他们俩拿着大清国的护照,坐了三天火车才到达。
01了解病源
当地道台于泗兴向伍连德介绍了情况。在哈尔滨附近有名居民的傅家甸出现怪病,得病者发烧、咳嗽、出血,然后死亡,皮肤几天内变成紫色。傅家甸在铁路枢纽附近,是哈尔滨最大的华人居住区,都是从山东来闯关东的。
但最早的病例不是出现在傅家甸,而是在满洲里捉土拨鼠的窝棚里。土拨鼠就是旱獭。主要存在于蒙古、俄罗斯贝加尔湖和东北,是一种穴居于干燥寒冷的草甸中的一种小动物。人们捉旱獭,是为了杀鼠取皮,当时有一种新的工艺,这东西的毛皮加工下,跟貂皮一模一样,不是行家根本分辨不出来。他们在野外捉到20只以后,就返回满洲里,待在拥挤的土窝子里面准备出货。
带鼠疫病菌的旱獭
早先捕捉旱獭的有行规,取皮以后将其尸好生掩埋。现在,山东直隶两省无业游民相率猎满洲里山中,而山谷流血,原野厌肉,其狼藉实不堪形容。更有甚者,新来者不光取其皮,而且还食其肉。
于泗兴的话伍连德闻所未闻,他心中暗暗记下,争取日后能亲临满洲里一带,实地调查旱獭捕捉情况。他感觉到,这场鼠疫很有可能就是从旱獭这种野生啮齿类动物身上传给人的。
根据他所掌握的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知识,控制烈性传染病的流行,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切断传播途径。具体到这里的情况,就是不让本地的人到处走动。
传染病从初起到大规模流行,之间有一段流行迟缓的时间,正是控制其流行程度的关键时刻。如果这次流行的真是鼠疫的话,从最初发现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这段宝贵的时间已经失去了。现在,估计疫情开始进入临界点,就要爆发而全面流行了。但是,不仅在哈尔滨这个几十万人口的大城市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控制措施,而且一旦大规模的春节返乡潮开始,几日之内,这些回乡的人可能会把鼠疫从哈尔滨带到关内,甚至全国。伍连德怀疑,现在铁路沿线,甚至关内已经有病例出现了。
按当时的理论,鼠疫是通过老鼠和跳蚤传播的,跳蚤滋生需要温暖潮湿的气候,可是哈尔滨地处寒冷地区,现在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冬季,鼠疫究竟是怎么传播的?从过去两个月愈演愈烈的情形看,这是一场大的瘟疫。从于泗兴的介绍来看,很可能是从野生旱獭传给人的。那么老鼠在这里面扮演什么角色?也就是说,从旱獭到人之间,有没有老鼠这一环节?或者说,控制其流行的重点何在?是不是也和印度孟买大流行时一样以灭鼠为主?
02解剖尸体,明断病理
医院有两名年轻医生,毕业于北洋医学堂,对傅家甸的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通过这些天对病人的观察,发现多是通过呼吸传染的,加上病人出现咳嗽咳血等症状,应该和肺部有关。而伍连德知道,北洋医学院采取法国式教学,重观察而轻因果。而他决心解剖一具尸体来一探究竟`。
尸体解剖当年在中国还不被容许,直到三年后,年11月22日,内务部颁布了解剖条例,才正式准许解剖。在这种情况下,擅自解剖尸体可以说是大逆不道。而且解剖死者的尸体很可能因此染上瘟疫,伍连德知道,如果是鼠疫的话,病人体内有大量活细菌,进行解剖的危险很大。但是,为了了解病因,必须这样做。
鼠疫爆发地傅家甸
年12月27日,在傅家甸贫民窟的一个房间里,进行了中国医生的第一例人体解剖。病人的血液、肺、脾、肝被分别取出来,放入培养液中或者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体中,随后死人的皮肤被重新缝合以便下葬。伍连德吩咐对这间房间进行彻底的消毒。
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快从器官切片中辨认出鼠疫杆菌。12月30日,细菌培养基上出现鼠疫杆菌团,证明病人血液中存在活的鼠疫杆菌。
伍连德致电施肇基:经证实,哈尔滨流行的是鼠疫。
这是他到哈尔滨的第六天。
当地地方官对钦差大臣的学识钦佩不已,对伍连德的建议毫无异议。于是伍连德再发一份长电给施肇基,向朝廷做出九点汇报和建议:
鼠疫已经在傅家甸流行。鼠疫主要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鼠到人的传播可以排除,因此应该集中控制人群中的相互传播。与俄国政府合作,对俄方管辖的西伯利亚到哈尔滨的铁路加以严格控制。路口和冰河通道处加强巡逻予以监控。在医院以便留置病人,并建立隔离区隔离病人家属。派遣大批医护人员来哈尔滨。道台衙门提供足够的资金。严密观察中方管辖的北京到奉天的铁路,一旦出现鼠疫,马上严格控制,医院和隔离区。
当年在中国,可以说几乎没有微生物学研究机构。值得庆幸的是,清政府选派的总医官恰好是国内仅有的几位受过严格的微生物学训练的专业人才之一,才能够在哈尔滨用微生物学研究的方法立即找到瘟疫的真凶。
伍连德在几日之内用现代医学的办法查明病因,资料完整,证据确凿,让清政府很有面子。
03认准传播途径
在此之前,日本南满铁路派遣了一名医生,来哈尔滨进行鼠疫流行调查。这位医生受教于发现鼠疫杆菌的著名学者北里柴三郎教授,受其派遣,专程来哈尔滨调查此次瘟疫流行。
伍连德问起他到哈尔滨后的调查研究情况。日本医生说,来到傅家甸后,建立了这间实验室,然后请人捕捉老鼠,他进行解剖和分析。迄今已经检查了几百只老鼠,在老鼠身上没有发现鼠疫杆菌,看来此地流行的不是鼠疫。
鼠疫杆菌
伍连德介绍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因为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了鼠疫杆菌,加上临床症状以及旱獭的因素,足以证明流行的是鼠疫。
对此,日本人强烈反对,强调根据现有科学结果和理论,鼠疫是由老鼠经跳蚤的叮咬传给人。几乎在以往任何一次鼠疫流行中,老鼠都起到核心的作用。因此首先要从本地老鼠中分离出鼠疫杆菌,才能证明是鼠疫流行。
伍连德解释,这类型鼠疫一开始也许有经过老鼠传播给人的一种可能,现在则完全是从人传给人,没有老鼠或者跳蚤这个中间过程。从北满的情况看,鼠疫应该是从旱獭传给人的。现在从病人身上分离到鼠疫杆菌,足以说明问题了。可是日本人一点也听不进去。
实际上伍连德还有另外一种假设,经过对非常有限的资料进行分析,伍连德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肺鼠疫。
当时人们认为鼠疫传播的主要环节是从家鼠到人,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腺鼠疫。伍连德认为这次是另一种新型鼠疫,应该称为肺鼠疫,是从人到人,通过呼吸传播的,没有家鼠这个中间环节。这是在科学史上第一次提出鼠疫的分类。他这个判断,并没有十分详细的大量临床资料可以佐证,而当时迫在眉睫的局势也不容许他从容求证。在哈尔滨,也没有其他科学家可以一起讨论,唯一称得上科学探讨的就是和这位日本人的这次辩论。伍连德的做法可以用胆大妄为来形容,他不过是一个年轻不知名的军队教官,居然凭着几天的调查,一下子独出心裁,难怪那位日本人不相信。
临危受命的伍连德来到哈尔滨,马上表现出他异于常人的品质,就是出奇的敏锐、自信、冷静和果断。这种品质平时看不出来,只有到了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04全民动员
就在事情越来越明确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派来增援的高级专家,一个叫迈斯尼的法国人,在病房感染,死于鼠疫。消息在当地中文和俄文报纸进行了详细的追踪报道,甚至传遍全球。哈尔滨陷入空前的恐慌,现在哈尔滨没有人安全了。
全城官员都聚集在傅家甸临时防疫总部门前,谁也不敢漠然其事,开始迅速行动起来,对伍钦差的所有要求一一满足,各地的防疫组织也极其迅速地成立起来。哈尔滨在年11月15日由滨江厅邀请各界代表20余人组成了防疫会,现在改为哈尔滨防疫局,由伍连德指挥。
冬季的哈尔滨,疫区的中心
奉天第一个响应,接下来几天长春和黑龙江省成立了全省防疫会。东北各地也相继建立了防疫组织,东三省很快形成了鼠疫防疫体系。
俄国铁路方面主动地配合中国方面,对中方提出的要求基本上有求必应,租借大量空车厢给中方,医院,解决了缺乏防疫场所的问题。
清政府采取伍连德的建议,隔绝交通。年1月13日,山海关设卡严防。1月14日,停售京奉火车二三等车票。1月15日,陆军部派军队驻扎山海关,阻止入关客货火车。1月16日,在山海关沟帮子查到病人就地截留。1月20日,邮传部电令停止由奉天至山海关的头等车。1月21日,京津火车一律停止。至此,关内外的铁路交通完全断绝。
1月14日,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停驶。1月19日,俄国控制的东清铁路,二三等车停止售票,其头等车采取检疫后登车的办法。至此铁路交通彻底阻断。清政府在山海关设立检验所,将陆路南下的旅客留住5日,以防鼠疫蔓延。
05伍氏“三板斧”
现在到了防疫控制措施正式开始的时候了。朝廷在看,驻华使团在看,俄国和日本在看,东三省的老百姓在看,伍连德的三板斧是什么?
以伍连德为首的中国东三省防鼠疫机构正式成立,并开始众所周知。在众目睽睽之下,作为东三省防疫总指挥伍连德要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当务之急是什么?防疫委员会召开会议,委员们看着伍连德,等着他一言九鼎。
伍连德看着大家,开口了:“现在,控制鼠疫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求医护人员和民众戴口罩。”
大家吃惊地看着这位刚刚赢得所有人的服从和尊重的钦差大臣,他没有慷慨激昂地立誓,也没有故作高深地引经据典,甚至没有如临大敌的动作。他要办的第一件事竟然非常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钦差大臣竟然干了这么一件在卫生防疫中属于小儿科的事。
伍连德看着众人,点点头:“对,就是戴口罩。现在鼠疫通过呼吸传播,戴口罩可以阻断其扩散。”说着他拿出一个口罩说:“我专门设计了这种简易加厚口罩,已经下令大量赶制,很快可以供应全体防疫人员使用。”
年,伍连徳在哈尔滨的第一个鼠疫实验室内
于是,没有几天,哈尔滨所有参加防疫的人员都戴了口罩。很快,东北其他地方的防疫人员,和很多老百姓都戴上口罩。这种口罩,后人称为伍氏口罩。年在哈尔滨,在东北,如果没有从一开始就严格执行戴口罩这个简单的要求,医护人员、辅助人员和百姓的死亡数会高得多,鼠疫的控制成功时间也会延长甚至失控。正是这个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的措施挽救了无数条生命。
除了口罩之外,伍连德下令准备充足的硫磺和石炭酸等消毒剂。在东北的日本商人借机发了一次横财。
第二步,伍连德召开哈尔滨各有关方面联席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实行以下措施:
将鼠疫流行中心傅家甸全面隔离。整个地区划成四个相互严格隔离的小区,每小区由一位高级医生作为主管,配备足够的助理员和警察,逐日挨户检查。一旦发现患者和可疑病人,医院。其亲属送入从俄方租借的车厢改建的隔离站,对其住处进行彻底消毒,情况每日上报。由于先前负责检查病人的警察不具备医学知识,由医护人员取代。负责逐户检查和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为了保证傅家甸隔离的成功,从长春调名官兵维持秩序,严格控制傅家甸地区人员出入。带队军官列席鼠疫联席会议。为了弥补医疗人员的不足,培训名警察,协助医务人员进行鼠疫防疫。会议结束后,对傅家甸地区立即施行全面隔离。由于伍连德从到哈尔滨就着手调查和准备,他制定的方案合理可行,半日之间,两万多居民和外界完全隔绝。防疫委员会总部也设在傅家甸,医护人员和辅助人员在回到总部时要经过几道严格的消毒措施,所有工作人员配备统一的显示所工作区域的标志,而且只能在他所工作的小区内活动。全镇戒严,居民出入必须由防疫委员会批准。各小区配备足够的车辆,以运载病人、尸体和物资。官府提供所有的费用,并负责该区两万多居民的生活。
06举国联动
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伍连德致电外务部,建议除在从哈尔滨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加强对鼠疫病人的控制外,在华北、山东等地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值得庆幸的是,除了施肇基在北京全力以赴地支持外,吉林巡抚陈昭常是伍连德的故交,也下令全省尤其是要求哈尔滨的官员无条件地服从伍连德的调遣,使伍连德指挥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更值得庆幸的是,掌管东三省的奉天总督锡良是清廷一位难得的开明官员,在这个关键时候不仅大力支持伍连德,而且积极组织防疫。
年,防疫队伍
各地按伍连德建议,制定了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和查验隔离制度,锡良电饬沿铁路各州县,要求将每天鼠疫在各地的流行情况及时用电报进行汇报,而且“所有关于防疫电报一律免费”。同时建立奖惩制度,锡良奏请“出力人员,照军营异常劳绩褒奖。其病故者,依阵亡例优恤”。在他的带头下,东三省督抚纷纷上奏“奖银拟分四等,一等万金并照阵亡恤典”。这些请求很快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
清政府完全采纳伍连德的建议,充分认识到了防则生,不防则死的道理,一场真正采取现代防疫手段的应对战争开始了。年卫生司司长唐坚,因为防疫不力,被记大过一次,其下属防疫局长也受到申斥。摄政王于1月18日特意召见民政部尚书肃亲王,询问消灭鼠疫事宜。
面对严重的疫情,外务、民政和邮传部随时会商。在从东北至京师的铁路沿线上设立了层层防疫站。直隶保定防疫局、邮传部、步军统领衙门,在保定、长辛店、通州等地也设立了防疫站,对来往车辆随时进行查验。
此外,在京师各城门外设立检查站,对于来自东三省等鼠疫发生地的步行者,勒令先在城门外住宿,待实行检验没有可疑症状后,才能入城。
伍连德下达的戴口罩的命令,不仅在哈尔滨被严格执行着,其他地区也在效仿。在铁岭,政府向当地民众发送一万多只被称为“呼吸囊”的口罩,下令老百姓出城入城都必须戴,由巡警随时稽查,如有不遵守者,即以违警论罪,铁岭是执行这条防疫措施最严厉的地方。
07决战时刻
此次防疫的关键,还是哈尔滨,只有控制住哈尔滨的鼠疫流行,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他地区的流行,否则鼠疫还会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向外扩散。哈尔滨此时宛如战场,在以伍连德为首的防疫总部的指挥下,所有预防和控制措施被严格地日复一日地执行着。
两个多星期过去了,局势却越来越糟,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死亡人数从每天40,到60,然后稳定了几天,又突然升高,超过人,达到人。每天有上千的人被收留隔离,节从俄国铁路方面租用的车厢全部被用来收留这些密切接触者。这些可疑患者每天早晚试体温,出现鼠疫症状者立即诊断,医院。尽管精心护理,确诊的鼠疫病人的病死率依旧是%,而且不断有医护人员被传染。
年,关闭的学校和客栈被租用于办公室和消毒站或病房
决战时刻,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哪怕是在绝境中,坚持就是胜利。
还有什么环节被忽视了?突然,伍连德想起还有一个地方没有被考虑到,那就是坟场,鼠疫发生以来,哈尔滨已经有几千人死亡。他们的尸体由官府出资,装在棺材里运往一个大坟场,那里的情况怎么样了?
年1月28日,哈尔滨,傅家甸坟场,伍连德在寒风中一动不动地站了好几个小时。那里的情况,看得他目瞪口呆。
鼠疫刚刚开始时,官府还能提供棺材,征集民工掩埋。后来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没有足够的棺材,于是决定直接下葬。可是由于缺乏人手,加上天寒地冻挖土困难,到现在已经六个礼拜没有下葬了。
他粗粗一数,足有三四千具尸体。由于哈尔滨的冬天十分寒冷,鼠疫杆菌可以在室外存活好久,这个坟场可以说是鼠疫杆菌的天然冷藏柜。而且一旦有老鼠出没,鼠疫就可以传给老鼠,再由老鼠带到全城。而且也很难保证这样下去鼠疫杆菌不被人接触上,只要这个坟场存在着,他在傅家甸所做的一切努力就可能化为乌有。
伍连德叫来工友,让他们试着挖掩埋坑,结果因为冻土深达数尺,根本不可能深挖。
伍连德站在坟地上,看着堆积的尸体,脑子紧张地转动着。现在的情况是不能深埋,怎么办?伍连德明白,现在到了东三省鼠疫防疫的紧要关头。
怎么处理这些尸体?埋,是肯定办不到的。不埋又不能这样听之任之,那么只有:烧。
焚尸。只有把全部尸体烧了,才能彻底消除隐患。
这个念头刚刚出现在脑海中,伍连德竟然颤抖起来。
在年的中国,甚至当时的全世界,人死入土为安,怎么可能焚烧?伍连德虽然生长在南洋,可是他们家的传统也是土葬。他清楚地知道中国的伦理和传统,实行火葬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可是不焚烧,又怎么能彻底控制鼠疫?
伍连德遇到了出关以来最大的难题。
还是外务右丞施肇基,再一次一肩承担,让不可能的事成为现实,花了三天时间,说服了摄政王和各部大臣,顶住了卫道士的压力,使朝廷同意在哈尔滨大规模焚烧尸体。为了压制可能的反对意见和郑重起见,还特意用圣旨的形式,给伍连德以最大的支持。在这次东北抗鼠疫中,清政府完全听从专家的建议,施肇基居功甚伟,而清廷主政者也表现出难得的开明。
08完美收官
年1月31日,大年初一。大清早,傅家甸坟场便开始热闹起来。很长时间见不到这么多的人了,大家从四处赶来,观看开天辟地头遭的大规模焚尸。
晚上,从坟地回到办公室,伍连德继续工作,写完了给外务部的每日汇报,焚尸时燃起的信心又化作担忧,今天的死亡数会是多少?会不会超过人?
“人,比昨天少15人。”
伍连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一个月以来,日死亡数第一次下降!正月初一,而且刚刚开始焚烧尸体,数目就降了下来,连一向对神佛宗教敬而远之的伍连德都有些相信天意了。
伍连徳发明的伍氏口罩
俄国官员和医生也观看了这次焚尸,回去以后,他们立即将未掩埋和已掩埋的上千具尸体全部焚烧。在满洲里、长春等地也焚烧了数以千计的尸体。
从大年初一开始,哈尔滨鼠疫的日死亡人数逐日稳步下降,再也没有回升过。
刚刚下达批准焚尸的圣旨,哈尔滨鼠疫疫情马上得到控制,朝廷视之为天意,摄政王尤其沾沾自喜,不仅视为非常之时之英明之举,而且以为君命天授,对鼠疫防疫更为重视。驻华使团在这件事上对清廷刮目相看,认为在此次鼠疫防治中,清政府能完全听取专家的建议,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鼠疫搏斗,是开明的表现。这次大规模焚烧尸体在全球激起极大反响,被公认为是东三省鼠疫防疫的转折点。世界舆论对清政府佳评如潮,极大地满足了清廷的虚荣心。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加大了投入,不仅对哈尔滨抗鼠疫有求必应,从关外到关内也严格执行伍连德制定的预防控制措施。由于动手的及时,北京等地只出现很少几例鼠疫。尽管远在南京和上海也出现鼠疫,但都被及时隔离起来,没有引起流行。
此外,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形成了组建卫生防疫组织的共识。中央卫生会成立,开始组建全国性防疫组织。各地的防疫机构也相继建立。
年3月1日,晚,哈尔滨傅家甸。哈尔滨防疫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聚集在防疫总部内,大厅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眼睛都盯住墙上的挂钟,时间一秒一秒地接近午夜,墙上今日死亡人数的统计还未登录。
午夜的钟声响了,总部内沸腾了,哈尔滨达到鼠疫零死亡。
几日后,伍连德在傅家甸召集防疫委员会全体会议。鉴于鼠疫日死亡率连续多日为零,而且没有新的鼠疫病人出现,表明此地的鼠疫已经被彻底消灭,会议决定彻底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
警察和士兵们开始动手拆除路障,伍连德率领各级头脑走进居民区,看望被隔离了两个月的居民。老百姓们全都来到街上,呼朋唤友,到处放鞭炮,傅家甸一片欢声笑语。
控制了哈尔滨的鼠疫后,伍连德将重点集中在长春、沈阳等地,经过一个月的继续努力,到三月底,东三省各地的鼠疫全被消灭。
一场数百年不遇的大鼠疫,被以中国人为主的一支小小的防疫队伍在四个月之内彻底消灭,这个在今天看来也是奇迹的事情,竟然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夜。
鼠疫开始流行时,势如破竹,旦夕之间上万人死亡,整个北满如人类末日。正是因为伍连德这个中流砥柱,使这场吞噬了六万多条性命的大瘟疫被挡在傅家甸内,被彻底地消灭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此后一直作为样板在历次传染病流行中被仿效着,至今控制未知传染病的办法,包括对抗“萨斯”,依然是参照伍连德的方案。
东三省防鼠疫总指挥——伍连德,一战成名,名扬环球。
*摘编缩写自《国士无双伍连德》。
国士无双伍连德
作者:王哲
出版发行: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2月
ISBN:-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