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故事小萝卜头世界上年纪最小的烈士

不忘初心

铭记历史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

(年-年9月6日)

李大钊曾经说过:“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

《红岩》是一部以共产党人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壮烈斗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被共同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集中营里,亲身经历过敌人的种种野蛮暴行和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历时10年之久,完成了这部气势恢宏的作品。

小说《红岩》

江姐、许云峰、刘思扬……小说《红岩》所塑造的一个个鲜活形象背后,是重庆白公馆革命烈士真实残酷的鲜血和牺牲。而“小萝卜头”宋振中的故事,更是撕扯着每个人的心,让我们在泪水涟涟中感慨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江姐,原名江竹筠

(年8月20日-年11月1日)

8个月:随母入狱

小萝卜头年出生于江苏邳州,他的父亲宋绮云和母亲徐林侠都是共产党员。

宋绮云、徐林侠夫妇

西安事变后,宋绮云作为杨虎城将军的秘书,为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奔走,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徐林侠也积极筹备妇女救国会,协助宋绮云开展革命活动。

然而蒋介石对于发动“西安事变”的人早已恨之入骨,他先是公开扣押了张学良,又在年将杨虎城和他的家人秘密关押。

宋绮云作为杨虎城最亲近的秘书、《西北文化日报》的总编辑,又对外公布了西安事变的真相,触动了蒋介石的“逆鳞”,自然被国民党列入了抓捕名单。

年,特务以徐林侠的名义,给宋绮云发了一封假电报,说家中有急事,宋绮云回到家后,就被早已设好陷阱的国民党特务抓进了监狱,家里的几个孩子是眼睁睁看着父亲被抓走的。

特务抓了宋绮云之后,就想把徐林侠也抓起来,于是他们伪装成《西北文化日报》的工人,骗徐林侠说:“宋先生要衣服,你快跟我走。”

尽管大家都劝徐林侠不能走,但她还是抱着一丝希望:

“只要能见他一面,哪怕是刀山火海我也要去。”

第二天,她就收拾好丈夫的衣物,跟着特务走了。

当时小萝卜头刚刚8个月大,家中最大的孩子宋振苏也只有12岁,徐林侠不放心把小萝卜头交给哥哥姐姐照顾,只能带他一起离开。

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小萝卜头和母亲被关在白公馆的女牢里,过着非人的生活,监狱里到处阴暗潮湿、蚊虫肆虐、老鼠出没,把小萝卜头咬得遍体鳞伤。

电影《小萝卜头》剧照

更可恶的是,特务们总是对他们吃的东西做手脚,在米饭里掺杂沙子、谷子甚至老鼠屎,这样的生存条件连大人都受不了,可小萝卜头还是以极度顽强的生命力逐渐长大了。

当年关押小萝卜头和母亲徐林侠的牢房

虽然营养不良让他看起来身子细,脑袋大,面黄肌瘦的,但是所有见过他的人,都说这个孩子眼睛里充满光芒,那是对未来的希望之光。

小萝卜头在狱中所穿的破旧衣物

“自由是什么样的,外面的世界也有铁丝网吗?你去过公园吗?那里有没有特务?”小萝卜头天真地托着下巴,问刚被敌人抓进来的李碧涛姐姐。

小萝卜头天真地托着下巴

看着孩子充满希望的眼神,李碧涛心里一阵酸楚,她告诉小萝卜头:

“外面有商店,里面卖牛奶、咖啡、水果糖、巧克力,还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

小萝卜头听了这话,明亮的眼睛更加清澈,但他还是叹了一口气:

“我要是有自由,那该多好啊,我想上学,想知道教室是什么样子的,等解放军叔叔来了,肯定会救我们出去的。”

小萝卜头其实也有机会吃到好东西,特务们隔三差五会递给他一把糖果,想借机拉拢,从牢里套出一些有用的情报。

糖果的诱惑让小萝卜头直咽口水,然而一想到母亲告诉他:

“这些特务都是坏人,千万别拿他们的东西,不能做软骨头。”

已经有了是非观的小萝卜头,就急忙推开糖果:“我不吃你们的东西!”把特务们气得干瞪眼。

但他毕竟是个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他也想知道糖的滋味,于是他跑回去问妈妈:

“糖是什么味道的?”

妈妈不能给他找到糖果,只好拿起身边的盐给他吃,告诉他:

“这就是糖的味道。”

五六岁:求知若渴

狱中时光飞逝,转眼小萝卜头到了上学的年纪,可是敌人怎么可能同意让他上学呢?

监狱里的党组织经过研究,决定以绝食和罢工的方式,换取小萝卜头上学的权利,顺便改善同志们的伙食。

敌人起初不以为然,以为大家只是暂时抗争,他们给罢工绝食的同志们送去了香喷喷的大米饭和红烧肉。

可是革命战士并不会被这种诱惑所打败,面对敌人的诱惑,他们没有一个人去吃饭,只是斩钉截铁地说:

“我们要求改善生活条件,让孩子上学!”

经过党组织坚决的斗争,特务同意了让车耀先、罗世文等人教小萝卜头读书。

罗世文(年-年8月18日)

四川省威远县人

《红岩》中英雄许云峰的原型之一

为此,徐林侠还特意用积攒的布条,给儿子缝了一个小书包,小萝卜头每天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读书。

小萝卜头在狱中用过的书包

罗世文给他上的第一课,就教了他一句话:

“我是一个好孩子,我爱中国共产党。”

小萝卜头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后来罗世文又教小萝卜头学习叶挺将军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着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将军渴望的自由,也是小萝卜头所渴望的,他也清楚地知道:“只要我们现在投降,马上就能拥抱自由,然而共产党人的腰杆子永远是挺拔的,我们宁可不要现在的自由,也绝不能弯下身子,去舔舐那爬狗洞子换来的自由!”

罗世文伯伯的教导言犹在耳,可他和车耀先在不久之后就被特务杀害了。

这是小萝卜头第一次感受到国民党的冷酷,得知噩耗的那天他的眼泪滴滴掉落,妈妈紧紧地抱住他:

“这是国民党欠我们的血海深仇,你长大了一定要报仇!”

小萝卜头攥紧了还稚嫩的拳头,心里牢牢地记住了这笔血债。

罗世文被害后,原东北军长官黄显声将军,担任了小萝卜头的老师。

黄将军是东北军中著名的爱国将领,因为反对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并且亲自到武汉要求蒋介石放人,被特务关进了监狱。

黄显声(年-年11月27日)

“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身抗日

是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

介于黄将军的声望,特务们不敢虐待他,黄显声与生俱来的威严气质,也让那些特务望而生畏。

黄将军多才多艺,不仅教小萝卜头读书写字,也教他俄语、算数、武术,慢慢的小萝卜头学会了很多俄语。

每次特务一来,他们就用俄语说:“门口有几条坏狗”,然后哈哈大笑,把特务气得吹胡子瞪眼。

小萝卜头有一支极为珍贵的铅笔,是他八岁生日的时候,黄将军送给他的礼物,他平时不舍得用,只有上课的时候才拿出来写字,他后来被杀害时,手里还紧紧握着这支铅笔。

黄显声送给小萝卜头的铅笔

小萝卜头在狱中的画作

特务们跟着小萝卜头的时间长了,也就懒得再押送他每天上下学,干脆让他自己跑来跑去,这就给狱中的党组织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监狱里虽然有党组织,但是消息毕竟没有那么灵通,而黄将军作为享受特殊待遇的囚犯,可以读到报纸,知道外面的局势。

于是不受敌人怀疑的小萝卜头,就担负起了在狱中传递情报的任务。

他在特务的眼皮子底下,把共产党胜利和国民党溃败的消息,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同志们手中。

有时候狱中党组织秘密开会,他就站在门口放风,特务以为他在玩,从来都没有注意过他。

就这样,小萝卜头还以自己的机智勇敢,和同志们策划了震惊国民党高层的“越狱计划”,帮助《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原型韩子栋成功越狱,韩子栋最后带着解放军解放了白公馆,救出了很多的同志。

九岁:不幸牺牲

随着共产党的步步胜利,监狱里的同志们看到了希望。

可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却根本没想给小萝卜头一家人留活路,他给特务下达了处死杨虎城、黄显声,以及宋绮云夫妇的命令,当特务问他:“宋绮云的孩子也要杀吗?”

蒋介石说:“斩草除根,你不懂吗?”

年9月6日,杨虎城将军和儿子杨拯中、女儿杨拯贵,被特务杀死在重庆白公馆歌乐山戴公祠,宋绮云一家人也被特务带到歌乐山的警卫室。

特务先杀了宋绮云,接着就要杀小萝卜头,这时徐林侠苦苦哀求他们:

“我们和你们势不两立,可孩子是无罪的,你们把他放了吧,哪怕是让他出去讨饭呢。”

特务杨进兴早已泯灭人性,他对着小萝卜头劈胸就是一刀,小萝卜头当即倒在血泊里没了气息。

徐林侠看着儿子这么惨死在自己面前,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特务们很快把宋绮云一家人都杀了,把尸体埋在了警卫室地下,并在地面重新抹上了水泥。

小萝卜头紧紧握着他最珍贵的半支铅笔,永远地离开了。

但是不管他离开多久,总有人记得小萝卜头,记得宋振中这个响亮的名字,那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我们是踏着他们的鲜血,走进了新的纪元。

在建党百年之际,华夏大地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中华儿女坚韧不屈、愈挫愈勇的民族精神。革命烈士的灵魂早已安息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下,而那不屈的精神却日新月异地在上演。

而作为新时代交通人的我们,更应该传承这份信念,把红色力量注入时代精神,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shue.com/bsly/9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