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小学高级教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昭阳区作协副秘书长。出版散文集《土地与亲人》。有作品发表于《都市时报.大美昆滇》《百柳》《壹读》《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乌蒙山》等。
佳作悦读
有风吹过园子
高洁
我家门前原来是两块大田,有两亩左右。由于没有水源,种稻子离开了水就等于无米之炊,于是父亲就把这两块田改成了地。
月明星稀的晚上,稻子已经收割完,父亲用一种叫“铡刀”的农具在半干的田里铡土块。这种铡刀可不像铡刘胡兰那种铡刀,而是铁铸的和锄头差不多大小的长方形,刀口朝下扁型锄具,背部有一个安锄把的孔,安上和人差不多高的锄把就可以用了。用的时候,刀口朝下,用脚使劲往下踩,田里半干的土就变成了一块块方形的土基。等土再干些,就把这些方土块撬起来,再一块一块搬起来码在田里,等干透了,就可以搬去砌墙。
父亲那时和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大,在轻工局工作。每天5点多下班回来就去田里铡土坯(我们滇东北叫土基)。铡到吃饭时回来吃了晚饭又接着去铡。在我的印象里,常常是月儿高挂了还没回来,说是披星戴月也不为过。有时我们也跟在父亲背后看他是怎么铡的,接过铡刀学着父亲的样子使劲踩,可是使完了所有的力气也达不到应有的深度。
父亲说:“你再吃几年的干包谷饭再来”。然后接过铡刀,啐点口水在手心,随着“嚓,嚓,嚓”的声音继续划他的“豆腐块”。父亲每天都有他自己的计划,铡完了当天计划的数量才回家休息。等父亲回家时,我们已经进入了睡梦中。第二天天不亮,父亲一样要早起上班。这样铡了一个月左右,等土块半干到可以撬起来,我们就跟着爸爸大帮小补的去搬。大块的可能有五、六十斤重,我们只挪得动一二十斤重的。大多数的土基都是爸爸一个人搬了码起来的。尽管我们力气小,做不了多少,爸爸还是会夸我们干得好,我们得到夸奖更喜欢帮着爸爸干活。
码着的土基干透了,就要挑到菜园边去堆起来准备砌围墙用。爸爸用撮箕一边放一块,有时是两块,挑到五十米远的田边和地边堆着备用,挑了大概二十多天才挑完。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砌墙了。爸爸请了一些亲戚和邻居,把土拌上水,用锄头反复和匀至有粘性,就放在土基上代替现在的水泥砂浆用。这样砌来的墙虽然没有水泥砂浆和砖块砌的结实,遇到大雨天水排不出去,把土基浸潮墙可能就倒了。但是,在那种年代,水泥砂浆砖块不仅贵得买不起,而且还奇缺,即便有钱也不容易买到。
在农村,土基和稀泥砌墙不失为省钱又实惠的一种办法。大约砌了一个星期左右,一个大大的四方形的围墙在亲戚邻居们的帮助下完工了。爸爸自己做了一扇简易的木门安上,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形成了。
爸爸带着我们在围墙四周插上柳条和蔷薇花,在地的中间移栽上苹果树、桃树、樱桃树、葡萄树,椿树等。爸爸又带着大哥在地的东边挖了一个两米多宽的椭圆形鱼塘,在西边挖了一个很深很深的水井。
为了挖那个水井,哥哥一下班就提着撮箕和锄头往园子里去。他一天挖一点一天挖一点,挖了很久很久。我也记不清是挖了多久,直到水井出水,为了出更多的水,又往下挖了一段,觉得出水量足够我们一家人用了,哥哥才收工的。
那时候哥哥已经分工在离家两公里的村卫生所工作了,一下班就来挖水井,哥哥那一代人太能吃苦了。有时哥哥的同事也会来我家帮我们家干农活。
水井终于挖好了,哥哥就用水泥砂浆把井沿灌好,又用水泥做了个的圆形的井盖,并做了个扣子扣上,还上了把锁。说是这样可以预防小孩掉进水井里去。就这样我们家有了村子里的第一个人工挖凿的私家水井。此后,妈妈和姐姐们不用再那么费劲地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了。有时,村子里的人还会来我们家挑水,我们的园子就变得更加热闹了。
哥哥又在水井和鱼塘之间挖了一条沟,这条沟有一米左右宽,两米左右深。夏天弟弟在沟里游泳,爸爸买了许多红色的和青色的鱼喂在沟里和池塘里。我们每天都会割点草扔进去,看鱼儿们争先恐后抢着吃。有时鱼儿们像跳水上芭蕾一样,此起彼伏地跃出水面,看它们玩得那么欢,我心里会生出想变身为鱼的念头,想参与鱼儿们的游戏,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东游西逛。逢年过节或是有客人来时,爸爸就会很高兴的捞一两条鱼来待客,看到客人边吃边夸我们家的鱼鲜美时,爸爸嘴都笑得合不拢。
沟和鱼塘连接起来后,鱼塘没水时就可以打水井的水倒进沟里,水顺着沟流到鱼塘里。鱼塘还有一个额外功能就是储水,雨季水多时,鱼塘就会存了满满一塘水。地里干水时就可以用鱼塘里的水去浇灌。水沟还有一个额外功能就是洗衣服,我们用大盆把水打上来,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浇在地里。那时我们洗衣服很少用洗衣粉肥皂之类的,用的是一种灰白色的泥巴,本地人叫“白泥巴”,这是一种碱性很强的类似肥皂的东西。我们用它洗衣服,洗下出来的衣服和用肥皂洗的差不多干净,这种带泥土味的水直接拿去浇菜也无妨。
这种完美的设计不知花费了爸爸和哥哥多少的精力,在勤劳的爸爸和哥哥的精心设计和辛苦的劳作下,我们的园子美极了。爸爸又用土基在园子里砌了一间小茅屋,用来放厨具或收起来的水果蔬菜,人在地里劳作累了,也可以到茅屋里乘凉。爸爸又还在茅屋门前平出一块场院,用于晾晒粮食和堆放蔬菜。场院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在上面玩耍游戏。我时常一个人来到院子里,往里面把门用一个土基抵着,躲在场院上压腿,打拳,或者看书,做作业。眼睛涩了,抬头看看天上飘飞的白云,听听树上鸣叫的鸟儿,心里惬意万分。
几年过去了,围墙四周的树苗长高长粗了。每到春天,四周站得笔直的柳树像卫兵似的守护着这个美丽的家园。椿树发出了许多新芽,折下来炒了吃或凉拌吃,味道鲜美无比。蔷薇花缀满了墙头,远观就是一堵花儿砌成的墙。苹果树,桃树,樱桃树开满了鲜花,蜜蜂蝴蝶翩翩起舞。水井的四周栽的扁竹蓝一年以后长的密密层层,我们把才从地里拔来的菜,刨来的洋芋,摘来的水果,从水井里打水洗好顺手放在井边的蓝草上,既干净又方便。
水井旁种着豌豆和小葱,韭菜之类的。用过的水顺手就泼在上面,省得专门找时间给菜地浇水。爸爸还种了许多花,有凤仙花、格桑花、牡丹花,摸摸香等。那些各色各样的花开放的时候,五彩缤纷,花香袭人引来成群的蝴蝶和蜜蜂。
豌豆花开时,蜜蜂嗡嗡叫,蝴蝶翩翩舞,蜻蜓穿梭忙,简直就像私人定制的音乐会。闻着花香,听着音乐,看着蝶舞,享受着阳光,那种宁静和愉悦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我们经常捧本书往花丛里一坐就是一天,感觉时间像一股清而柔的小溪,无声静谧又舒心。那样的日子真的很美。
我们家吃的白菜、青菜、蒜苗、小葱、茄子,番茄等都是从地里现吃现采摘的。所有的东西吃起来都新鲜得闻得到泥土的香气,非常特别。玉米熟了,掰几个煮十多分钟就可以吃,那又甜又香的玉米现在回味起来都还流口水,有时玉米太嫩了,我们连玉米芯都嚼了咽掉。洋芋才核桃大时就被我们从泥土里用手抠出来放进盆里,用水井里的水冲冲搓搓嫩皮就破了,用不着再用刀刮,放锅里煮上半个小时,一锅香喷喷的黄芯洋芋就煮好了。再摘几个地里新鲜的辣椒放在炭火上烧熟洗净,切碎放上葱、盐和酱油,一碗烧辣椒就做成了。配上新鲜的煮洋芋,一会儿功夫一锅洋芋就被我们消灭干净。
如今,一家人围着锅吃嫩洋芋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回想起来口里仿佛还有甜丝丝的味道。
转眼秋天到了,架上的葡萄熟了。又黑又甜的葡萄仰头就可以吃到。那时候的农作物都不打农药,葡萄摘下来不用洗直接丢进嘴里就吃。苹果也熟了,随手摘来就吃。金帅苹果虽然不像现在的红富士苹果那么脆甜多汁。但是,那个时候能吃上苹果已经算非常幸福的了。直到现在红富士苹果满街摆,每年我都要买很多金帅苹果来吃,金帅苹果从未成熟时的酸涩到成熟时的甜脆我都喜欢。
看着满园的芬芳,吃着香甜的苹果,陶渊明也没有我们惬意。最让我开心的是蚕豆成熟时,可以摘蚕豆填饱总是饿着的肚子。现在我很喜欢吃生蚕豆,可能就是那时形成的习惯。
爸爸星期天休息,我们几姊妹也不上学,就会被吩咐到地里摘蚕豆来焖饭吃。现摘来的蚕豆,又新鲜又嫩又甜。那时候的猪全都是喂野菜、包谷、洋芋、瓜、胡萝卜、白萝卜。这样喂出来的猪不仅环保而且肉非常好吃。只要哪家炒肉吃,整个村子都闻得到香味。如果用这种猪的火腿和蚕豆一起焖饭吃,那就更是香飘十里了。每到吃豆焖饭时我的饭量都是平时的一倍。
围墙的四周种满了牵藤的扁豆。有像筷子一样细长的“筷子豆”,有像扁担一样扁的“扁担豆”,还有一种豆粒很大的“鹊蛋豆”(也就是现在说的白芸豆),这些豆子成串成串地挂在藤上,摘三、四串就可以煮一大锅。番茄像红红的小灯笼,鲜亮亮的挂着,摘一个咬一口汁多味美,既可以解渴又可补充维生素。红通通的胡萝卜,白生生的白萝卜,都是饥肠辘辘时随手可得的食物。我们吃的全部都是自己种的绿色食品,这是现在的富翁才有条件做到的。
听一些叔叔婶婶们说,为了给自己家的粪坑里多积一点肥,他们经常会憋着一泡尿或一泡大便跑一大段路跑回家解手,只是为了给自己家多积一点肥。
我记得妈妈有经常都会摸黑黑起床到处找动物的粪便。她总是用一个三齿小钉耙扛着一只撮箕遍坡十地的去抓狗粪。听说狗粪比牛粪的肥力足,要是没人比妈妈早的话,天放亮时,妈妈还能抓到大概半撮箕狗粪,有时运气好的话,会碰到一大摊牛粪。虽然牛粪肥力没狗粪强,毕竟也是粪。一摊牛粪就可以装半撮箕。现在我都还回忆得起来妈妈遇到牛屎的高兴表情,那激动劲不亚于捡到一叠钞票。
有时,我们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扛一只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撮箕和去找狗屎,每找到一泡都特别高兴。我们学着大人的样子往撮箕里耙,总是耙不进去,若是稀狗屎,更不懂学大人一样把耙子钻进土里连土一起把狗粪抛进撮箕里,总是在稀狗粪中间划出三道耙齿印,白白浪费了一次“狗屎运”。遇到干狗屎,我们学大人的样子,把耙齿钻进狗屎的下面,使劲用力一抛就可以抛到撮箕里。那个年纪的我看大人们做什么事都想学着去做。抓狗粪对于我来说是在玩游戏,挺有趣。
父亲的园子有了这些零零碎碎捡来的农家肥,种出来的蔬菜水果特别香甜。农民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父亲的园子是一枝花,全靠这些臭烘烘的“肥料”来当家。
在园子隔绝喧嚣的静谧里,我和姐姐们每天都会习惯性的来里面看书写作业,独坐或静思,享受泥土的芳香和明媚的阳光。父亲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和成长增添了斑斓的色彩,给我的心灵洒上温暖的阳光,父亲的园子植根在我的心上。
放生记
周五的下午,一个高中同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