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先祖原本属于华夏民族,分布于黄河中游和湖北北部地区,后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被迫向南迁徙,与“楚蛮”(中原民族对南方民族的贬称)为邻;日子一久,在中原民族眼里,楚人也成了“楚蛮”。
长期遭受侵伐和歧视,反而激发了楚人的奋发图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所谓荜路,是说就地取竹木制作成木车;蓝缕呢,是说利用麻布条做衣服,同时没有中原地区繁文缛节的牵绊,使得楚人敢于开拓、善于接受新事物。
筚路蓝缕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李斯,也继承了楚人的这些特点。《史记》中记载了李斯的一则小故事: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扰。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年轻时,是上蔡的一名小吏,受到老鼠身处不同环境,有着不同反应的启发,悟出了人的命运是由所处环境决定的。即是说人要出人头地,就不能身居茅厕,而应该到官仓里去。为此,李斯不惜辞去小吏的职务,前往齐国,向当时大儒荀子,学习如何治理国家的“帝王之术”。
学成之后,李斯打算前往秦国,寻找实现一展抱负的机会;临别之际,其向恩师荀子表明心迹: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认为没有比身处卑贱更为耻辱的了;没有比穷困潦倒更为悲哀的了。可以说是,老鼠哲学的2.0版本,想要改变命运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到达秦国后,李斯想尽办法傍上了当时权倾一时的吕不韦,成为了吕相国手下的一名舍人(门客)。李斯应该给日理万机的吕不韦,出了不少主意,解决了许多问题,使得吕不韦对其非常满意且很欣赏,转而将其引荐给秦王嬴政。
李斯是个好学生,也是很有眼光的人,早在师从荀子之前,想必对于天下之势,做出过评估,知道什么“专业”稀缺,同时也判断出在哪里,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在秦王嬴政身边,李斯有机会献言献策。
嬴政也是识“货”之人,认为李斯的那一套,很有“定向培养”的味道,非常适合当下秦国。很快秦王嬴政任命李斯为“长史”,任务是带着金银财宝,离间各国诸侯;李斯也不辱使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瓦解了各国之间的合纵,从而被秦王嬴政升任了客卿。
正当这时,韩国派遣“间谍”一事却东窗事发。事情是这样的,韩国打不过秦国,便派来了一名叫做郑国,帮助秦国兴修水利,实则是消耗秦国国力,从而减轻对韩国的军事压力。阴谋败露,引发了秦国宗室大臣的不满,纷纷上书秦王,于是秦国上下达成一致,决定驱逐所有客卿。
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亦在驱逐名单之列的李斯,日子刚有起色,自然不甘被驱逐,引经据典,还搬出了秦国历代有作为的国君:说缪公用客卿,重在广纳人才;说孝公用客卿,重在变法治;说惠王用客卿,重在四面扩张;说昭王用客卿,重在打击豪门。从而得出了“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的反向结论。
说得嬴政心服口服,李斯不走了,反而升为了九卿之一的廷尉。在李斯等人的辅佐之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战后,李斯参与了四项对历史进程,具有很重要意义的举措:
否定了王绾等人提出的“分封制”,认为此举是开倒车,力挺郡县制;以大篆加以简化,整理出的一套小篆,作为标准字体,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统一了度量衡以及货币;下令全国车轨统一,并以国都咸阳为起点,修建了两条驰道,作为示范性工程:一条向东至燕、齐地区;一条是向南直达吴楚之地。
李斯诚然李斯有着楚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将自己的“老鼠哲学”发挥到了极致,得以进入“高级仓”,成为“高级鼠”。对于拥有了这一切,李斯习以为常,直到秦王嬴政死在了东巡路上,情况有了变化。
秦始皇在临终前写下遗书,将诏书给公子扶苏,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回咸阳与灵柩会合,安排葬事。一旁的野心家赵高,见此千载难逢的时机,企图篡改遗诏,将自己的学生胡亥送上皇帝宝座,但中间隔着李斯。
此时身居丞相高位的李斯,理应对秦始皇与秦王朝忠心耿耿,原本没是有参与政变的动机。赵高先是搬出蒙恬与李斯,比较能力、功劳,意思就是说蒙恬的关系跟扶苏比较亲近,一旦扶苏登基,你李斯将被蒙恬取代。
蒙恬同时,赵高还隐含另外一层意思,即李斯跟韩非之事。韩非是法家之集大成者,或许当时还没有著书立说,但与韩非同门的李斯,是有很大概率接触到,韩非的“原创”法家思想,尽管听得费劲(韩非口吃),从而间接助攻李斯,在秦国的青云直上,可以说韩非是李斯的恩人。
当秦王嬴政接触到韩非法家思想后,为之着迷,迫使韩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一个萝卜一个坑,李斯深知在法家思想的造诣上不如韩非,担心自己被韩非取代,向秦国建议,不要任用老同学,因为韩非是韩国宗室,身份决定了不会真正为秦国出力。然后,李斯也顾不上同窗之谊,迫不及待地将韩非毒死在狱中。
韩非接着赵高搬出,李斯说服秦王废黜逐客令的那套,即用“大数据”说话,告诉李斯,秦国历史上的丞相,没有过持续两代受封的先例,还不止被取代那么简单,下台后的结局都是凄惨的。大棒之后是“胡萝卜”,赵高告诉李斯,要避免这样的结局,就必须要合作,推举胡亥。
此时,李斯将“老鼠哲学”发挥到极致,所谓极致就是不择手段达成目标。这样达到人生巅峰后,李斯开始患得患失,或许可以这么说,当年告别恩师之际,有多么痛恨身处卑贱、穷困潦倒,现在就有多么担心失去今年的飞黄腾达。在赵高软硬兼施之下,李斯那么冠冕堂皇的做人原则,很快被攻陷,从而加入了赵高阵营,改立胡亥。
没想到的,原本“品性纯良”的胡亥也是一位好演员,玩了一辈子鹰的李斯,让一只雏鸟啄了眼睛。登基后的胡亥,处处看李斯不顺眼;而一筹莫展的李斯,也只能随波逐流。最终,公元前年,李斯被赵高以“谋反罪”陷害,腰斩咸阳市。
临终前d李斯父子临终前,李斯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言语中充满了对于还是“低级鼠”时生活的无限向往,同时也是对信奉“老鼠哲学”,非常后悔。
王尔德说:人生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一种是得到自己想要的……李斯的一生,很好诠释了后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