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与老鼠确实长得很像,正是因为如此,关于老鼠和蝙蝠的传言也比较多,比如蝙蝠就是会飞的老鼠、蝙蝠是老鼠偷吃了盐变成的等等。那么,蝙蝠和老鼠之间真的存在进化的关系吗?它们两个为什么会有相似的外观?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蝙蝠和老鼠。
蝙蝠和老鼠的区别
虽然表面是上看,老鼠和蝙蝠确是有几分相似,但是,它们的区别可大了去了。
首先,蝙蝠属于哺乳纲翼手目,而老鼠则属于哺乳纲啮齿目,它们从目开始就已经分化了,它们的区别就相当于猴子(哺乳纲灵长目)和羚羊(哺乳纲偶蹄目)区别一样,完全是不挨边的两种动物。
其次,蝙蝠与老鼠的外观也有很大的差别。蝙蝠长有一对“招风耳”,耳朵竖直而且非常的大,而老鼠的耳朵非常的小且呈圆形。蝙蝠的门齿比较细小,但是犬齿非常的长且锋利,而老鼠只有一对门齿较大,其他的牙齿比较的细小。最关键的是,蝙蝠从前肢到尾部有两块皮膜,这是蝙蝠能够飞行的“翅膀”,而老鼠则没有。
最后是辨别方向的能力。大多数蝙蝠的鼻子上有很多的褶皱,这些褶皱具有发射生物波的能力,这就是蝙蝠“回声定位”的器官。在黑夜中,蝙蝠能够准确地找到猎物以及方向就是通过这个能力,而老鼠则不同,它们是通过眼睛和鼻子(气味)来判断方向以及食物的。
因此,蝙蝠和老鼠只是同属哺乳纲,它们从目就已经不同了,再加上它们外观以及能力等等各方面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差异,所以,老鼠和蝙蝠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哺乳动物。
蝙蝠和老鼠的分化
现存的所有哺乳动物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只不过不同的哺乳动物是由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分化而来的。那么,同属哺乳纲的蝙蝠和老鼠是什么时候开始分化的呢?
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在距今约2.2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由于它们比最早恐龙出现的时间晚了几百万年,所以,在整个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哺乳动物一直都是“夹缝中求生存”。原始的哺乳动物是食虫目的真兽类,它们的体型很小,与现在的家鼠差不多大,比如中华锥齿兽。
直到距今约万年前,恐龙灭绝以后,地球上的生态位才出现了较大的空缺,于是鸟类、爬行类以及原始的哺乳动物们纷纷占据了一部分的生态位,开始了进化。
从已发现的化石看,最早的啮齿类化石出现的年代为距今约多万年前,它就是东方晓鼠。东方晓鼠是由早期主要在树上生活的食虫类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它们不再爬到树上去找食物,而是将主战场搬到了陆地上。
而最早的蝙蝠则是出现在距今约万年,它们主要分布在北美大陆上,从体型上看,它们的体长在14公分左右,翼展可达40公分,但是,它们与现在蝙蝠的最大区别就是,它们的尾巴还没有退化,并且它的皮膜仅从前肢的脚趾到腹部,并没有与后肢相连,它们就是食指伊神蝠。
之后,过了约多万年,生活在北美森林中的食指伊神蝠演化成为了与现在蝙蝠更加接近的类树鼩古蝠。类树鼩古蝠的形态已经与食指伊神蝠有着很大的区别了,首先,它的尾巴已经高度退化,变得非常的短,而且皮膜也已经连接到了后肢,这代表类树鼩古蝠拥有更强的飞行能力。
▲上图为食指伊神蝠化石▲上图为类树鼩古蝠化石总结一下
老鼠和蝙蝠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不但是它们两种动物,现存的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由原始的食虫类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但是,蝙蝠的分化时间要比老鼠早多万年,也就是说它们的分化已经有多万年的历史了。而促使两种动物分化的原因,主要是对环境的选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