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旅就是心灵回归之旅

天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08480.html

陈立凤老师的新书《陈立凤自然科普童话集》(全4册),刚一上市,就收获了许多书友的追捧。

身为辽宁省朝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朝阳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近日,朝阳市作家协会举办了陈立凤儿童文学作品研讨会。市作协文学评论学会、儿童文学学会、散文学会部分代表20余人参加研讨。作家们从不同角度对陈立凤的作品进行了探讨交流。

下文内容,选自研讨会上金玉老师的发言内容,字里行间都体现了对这套图书的真情实感。

金玉,蒙古族,辽宁建平人,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三级教授,现任朝阳师专科协主席,国家高级秘书,首都师范大学特聘中国女性文化传播大使,辽宁省科协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市文学评论学会会长。文学评论家,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文学创作以及传统文化研究。

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读陈立凤儿童文学作品集

金玉

我读过一些朝阳作家所写的成人文学作品,确实没读过朝阳作家所写的儿童文学类作品。反省之余恰好读到陈立凤的儿童作品,这让我重温了关于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区别。尤其是儿童文学的主要审美特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在此不妨重温一下:传统文学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文学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些特质。阅读完陈立凤的几部儿童作品后,我个人认为其具有了某些纯真、稚拙、欢愉、朴素的要素。作家陈立凤是在现代自觉的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或影响下,做了一次创新尝试,尝试将儿童文学种类中的“童话”和“故事”与儿童读物中的“知识性“结合起来,从儿童科普的角度,将文学审美要素植入其中,使儿童科普作品具有了可读性、趣味性、文学性和人文性。因为通过阅读文本,我看出作者将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区别开来,不是以系统地介绍和说明知识为目的,而是将有关的知识内容有机的融入动植物童话故事中,并诉诸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世界,有了这个判别,就能准确地定位其作品集属于儿童科普童话故事,并由此展开我的阅读接受。

一、可读性

可读性,对于儿童阅读至关重要。儿童能否看得懂、是否愿意看、能否看得下去,是考验儿童文学作家精神气质、生活积累以及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标准。陈立凤的几部童书约10万字。其图文并茂的直观性,易于儿童视觉感知、心里往之,实现了插图的助读功能,使文字内容得到充盈和延伸,例如能产生柴油的橡胶树长啥样,铁树开的花什么样,爆炸树的果什么样,动物受伤能自救的有哪些,树鼩、松鼠、刺猬长相有哪些区别等,这是其一。其二,看图填色的娱乐性,使儿童学习语言、理解知识变得自然而然。同时停止阅读,转换活动内容,健康环保,训练动手能力。其三,拓展链接的知识性,让科普知识的疑问有了准确答案,让童话故事的悬念得以圆满。同时,在特别不好认读的词汇上,标注拼音,消除阅读障碍,例如《板牙野驴吹大牛》中写野驴“尥(liao)蹶(jue)子”(《不是我小瞧你》第页)其四,科普儿歌的朴素性,让科普知识易记易诵易理解,例如《“龙鱼”大战》(《不是我小瞧你》第36页)文后的”科普儿歌”:巨蜥又名龙/凶猛往前冲/群体不团结/表现像条虫/。

二、趣味性

如上有了可读性,就有了趣味性,二者相辅相成。“科普儿歌”,短小精炼,意到文止,为科普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增加了亮点,让科普知识的余味转化为另一种模样,从而让儿童了解同一个内容还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这是其一。其二,儿童科普作品中所具有的“有趣的内容”,也突显了儿童科普童话故事的趣味性。例如《真真假假》(《不是我小瞧你》第54页)里的杓兰花和文心兰花,都能为了传宗接代而变成假象。杓兰花变成“雌土蜂洞穴”,以吸引雄土蜂前来寻配偶,从而授粉传宗;文心兰花则变成翩翩起舞的“小蜜蜂”,招惹“螫蜂”群起攻之,进而完成授粉任务。还有最典型的《不是我小瞧你》中的小鸡眼睛,其左右有别、用途不一致的特点很是有趣,更有趣的是小猫误解小鸡,“你怎么不用正眼看我啊,是瞧不起我吗?”以及小鸡“不是我小瞧你”的内心表白,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小鸡的无辜、淡定,让人忍俊不禁。当然还有《老祖宗》一文。其“羚羊小小”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它的温良恭敬、尊老爱学习,还有它的儿童心理特征的外化形态。羚羊小小对“老祖宗”的好奇和感悟,使得它偷偷、怯怯地向往:“我能不能当老祖宗啊?”其稚拙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仿佛就在你眼前,还跟你商量呢!文章的趣味性真是令人回味了。

三、文学性

1、形象塑造生动

其一,小鸡形象。刚刚说到最典型的好文《不是我小瞧你》中的“小鸡”形象就是很有文学性的形象。一只刚出生八天的小鸡吃饭、活动遵规守纪。当被误解不正眼看人,像瞧不起人时,它脸红了。难堪中小鸡并没恼羞成怒,却很诚恳的坦白“不是那样,我、我也不知道原因,只觉得这样看你很舒服。”一个善良、诚实的小鸡形象实在可爱。在《龙鱼大战》中,小鸟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自力更生解决问题的形象。它不仅善于发现问题,同时具有迅速执行能力,做事有始有终。小鸟成年后,不忘童年发过的心愿,返回故地寻找答案,以解疑惑。

其二,老鼠形象。《跟屁鼠》中有“小老鼠”和“红尾老鼠”两个形象。小老鼠在妈妈被猫咬死后的孱弱凄凉与红尾老鼠的自信强壮形成鲜明对比。红尾老鼠帮助同类弱者报仇雪恨义不容辞、智慧多多,小老鼠则感恩知报、谦虚学艺;《“死”得太假了》中负鼠萌萌与负鼠妈妈的教与学,充满智慧和趣味。负鼠萌萌对负鼠妈妈的担忧和胆怯的爱让人揪心和怜爱,而负鼠妈妈面对危险的镇定自若,在令人窒息紧张的同时,又诙谐幽默。生死存亡就在于严谨严格的祖传技巧丝毫不能有差错上,所以不遵从祖传绝技“死得太假”是万万不行的;当然还有《“肥水”不流外人田》里的急脾气“鼯鼠”等的形象,都很有文学意味。

其三,“妈妈”形象。儿童故事中妈妈形象是可读性的重要因子。让儿童感到亲切、温暖、安全是认知的重要条件。所以自然而然的滋润儿童心田是儿童文学审美追求的极高境界。《老祖宗》中,“羚羊妈妈”坚持“老祖宗”遗传下来的进食方法并认真教授给“羚羊小小”;《不是我小瞧你》中,“鸭妈妈”纵览全局式的解释,让误解“小鸡”的“小猫”知道了鸡眼睛看东西左右不同的奇异特征。同时鸭妈妈拓展范围,将“眼睛上有好玩的事”的动物都讲给小猫听:斑马鱼的“行动眼”和“探究眼”、鸽子的“回巢眼”、知更鸟的“磁场眼”等;《龙鱼大战》中,小鸟看科莫多巨蜥与鳄鱼大战。妈妈告诫小鸟:“只可远观,不可靠近”的原则,因鸟类弱小,一旦违背这个原则,生命不保;《“死”得太假了》中,负鼠妈妈装死示范,向孩子传授祖传自救绝技,严格标准,豪不马虎,所以嘘嘘自己的孩子“死得太假了”,以严肃指导小负鼠装死的动作要规范,像“真死”才行。

2、情节构筑巧妙

其一,对于儿童阅读来说,故事情节的开端就是标题。标题创制新颖是引起阅读兴趣的关键。“不是我小瞧你”这一标题有多角度思维空间。这是谁说的话?谁小瞧谁?为什么要小瞧人家?谁让人小瞧了?;“熏兔子”,标题产生歧义:“熏”是动词,可以理解为在做熏兔美食,也可以理解为搞恶作剧“熏兔子”玩呢,所以文中小兔子形象非常生动可爱。当小兔子被夹竹桃熏的迷迷糊糊,突然听到“熏兔子,三个字,吓得一个机灵站起来要跑”,还“狐疑的问:你们吃素的,为啥要熏我呢?”一个“熏”字,用的非常精准巧妙,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

其二,情节高潮设制趣味性强,体现了儿童文学的愉悦要素。《老祖宗》结尾,羚羊小小怯生生地问:“我能不能当老祖宗啊?”其儿童纯真、稚拙的心理特征跃然纸上,可爱至极。《不是我小瞧你》的情节高潮自然贴切。小猫认真听取鸭妈妈对动物左右眼睛用途的讲解后,很有礼貌地说:“谢谢鸭大婶,让我知道了这么多有趣的知识,的确是我错怪小鸡了,我这就去向小鸡道歉。”朴素的情节高潮设置,恰好实现了本分的教育内容:感恩老师的知识传授有礼貌语言,做错了事道歉行动迅速,言行不拖沓。《不吃东西的水母》情节高潮设置:红鲷鱼“换头领”,以扭转红鲷鱼群因领头鱼被大鱼吃掉的覆没危机。故事进而明确换头领的原因:因为红鲷鱼“乐乐”身体健壮、颜色鲜艳,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由此,告诫儿童科学饮食,不挑食,身体强壮,才能健康成长。

3、人文性

人文性体现在儿童读物中,最基础的是语文学习,即对字的认读,对语音的感知,对内容的兴趣,然后是情感的启发和培养。换句话说,人文性的核心是人。儿童通过阅读或伴读,能感受到关于“人”的生活活动,衣食住行等,由此看到自然科普童话里体现出这样几点人文理念。

其一,对生命的认知。上述几个作品集中每个动植物故事,都有让儿童知道生和死的事情。无论妈妈死还是身边朋友死,总之每个动物或植物都有可能死去或活来的经历。这让儿童感性认知了什么是活着、为什么死了、为什么还活着的现象。例如关于动物自救话题的几个故事。山鹬在泥坑里打滚为自己治病,小白兔撞蜘蛛网为伤口止血,会使坏的果实目的是为了再生,夹竹桃有毒是为了防身,失去导航系统的鲑鱼面对巨大凶猛的海狮永不放弃活的念头等,都在传递活着与死去的信号,儿童就能感知活着和死去是相反的事情,大家都愿意活着的事实。

其二,对生存技能的认知。翻开作品集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动植物生存技能或技巧的影子,这是科普故事情节必须的素材。儿童阅读接受时,恰恰对神秘的、厉害的事物或事情感兴趣,这就使得人文性更加容易渗入到作品中。例如三角叶杨树分泌有毒物质,可以让被啃噬的树叶飞落,从而保护好的树叶,那“好命的歪歪”(《不是我小瞧你》第72页)虫就是在好叶子上幸运的没被毒落;《真真假假》中的植物花居然可以假扮动物的样子,骗得授粉任务的完成;《“死”得太假了》中负鼠萌萌,虽然装死的技巧没有学好让妈妈耻笑,但妈妈死里逃生的祖传技巧示范,却是亲眼目睹,深感震撼。想要活着就一定要有这个本领,否则死路一条。这就是关于人生的重大课题。儿童从小就知道活着就要有本事,有本事就能躲过危险,安全的活着;《右右学艺》(《不是我小瞧你》第61页)写小狐狼学艺。小狐狼跟着大鸟一步一步学习捕捉猎物的技法。为什么大鸟是老师?而不是妈妈?这似乎违背动物学习规律,但仔细阅读发现,大鸟视野开阔,高空俯视,一目了然,便于指导小狐狼,所以故事又间接地让儿童认知了大型飞鸟生存特点。总之,动植物各有各的生存之道,各有各的自救绝技,各有各的敌人与朋友。他们虽然各行其道,但也互利互赢、共生共存。这也是人类共性。

其三,对损害生命的认知。第一,是对“无知”危害的认知。《没牙的“鲨鱼”》(《怕老鼠的猫》第页)写海豚自大无知,读书不求甚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结果葬身鲨鱼之口的故事。第二,是对“马虎”危害的认知。《大象和小猴》(《怕老鼠的猫》第页)写大象和小猴找共同可以吃的食物。他们找到可以共同吃的马努拉树果实,并一同共享了,结果都被醉到。其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倾听”斑马的提示性语言。这就启示儿童要学会倾听,认真听好每一句话,就能避免马马虎虎带来的危害,而马马虎虎的事情常常是一些小事,小事酿大祸,生死一念间,做一个认认真真的孩子该多安全啊。第三,是对“规矩”的认知。《红绿灯前》(《怕老鼠的猫》第93页》)写大部分哺乳动物是色盲,而鸟类、鱼类辨色能力强。故事直接告诉儿童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而在《老祖宗》《跟屁鼠》里,作家用“老祖宗”“老猴子”的话告诉“羚羊小小”:老祖宗传下来的话有道理。怀疑中,羚羊小小亲眼见到“老祖宗”的话是正确的,于是自言自语“看来老祖宗说的都是真的。”这就让儿童感知“老人”“老祖宗”的概念以及“老人”“老祖宗”的话的力量。长幼有序,长者经验多。儿童成长离不开约定俗成的规矩。养成好的习惯从儿童抓起。第四,是对“礼貌”的认知。《小兔子受伤了》写山鸡爸爸妈妈带领孩子们救助兔子母子,并替兔子母子向鸭嘴兽讨说法的故事。故事情节展开的事件告诉儿童:动物妈妈们都是有爱心的,不会杀死刚刚出生的小宝宝的。鸭嘴兽妈妈正在哺乳时,小兔子淘气玩耍撞到了小鸭嘴兽,所以产生了误会。故事结尾山鸡妈妈对小鸡们说:“看到了吧,别人的妈妈给孩子喂奶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惊动,否则,就要和小兔子一样了。”教育小鸡们有礼貌,守规矩。否则不礼貌、不守规矩就要付出代价。

综上,阅读之旅就是心灵回归之旅。儿童文学作家陈立凤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姿、情趣盎然、奇异神秘的动植物世界,让人类认识了地球上动植物世界的聪明智慧和生存状态,让我们尽可能的回归童年记忆,感知童真稚趣的魅力。知己知彼,敬畏生命。由此我敬佩儿童文学作家所具有的特殊创作能力。他们能够把握自己与儿童年龄的落差以及因此造成的审美意识的差异。他们具有儿童般的精神气质,能将自己的情感表达与儿童的阅读需求相融合,这些独特能力作家陈立凤都具备了。当然儿童文学作家的最高境界,是能借个体生命的创作本能,使其与功利化、社会化的现实利益拉开一定距离,以寻求内在动机驱使下的为儿童写作的真正快乐。那么,让我们期待儿童文学作家陈立凤的这种境界不期而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oshue.com/bsfz/6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