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张汤为汉朝做出了什么贡献?他身上又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在西汉初年的历史上,众多文臣武将对于西汉政权的建设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熟知的萧何、张良、韩信等人都是优秀功臣宿将。但是大家对西汉初年的人物认识都十分熟悉,但是又有很多后代的优秀人物在历史记载上却并不为人熟知。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张汤就是其中一位。看看他都为汉朝做了哪些贡献,以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张汤并不是著名的世族子弟,也不是普通家庭。张汤的父亲曾经在长安担任丞的职务,了解秦汉官员制度的朋友一定知道,丞是地方行政单位的二把手,负责具体的工作。在张汤幼年时,就表现出了对于侦办案件的优秀田赋。有一日,老鼠偷了家中风干的腊肉,张汤的父亲回来之后,十分生气,用鞭子抽打张汤。张汤找到了老鼠的洞穴之后,掘开洞穴,找到了偷盗腊肉的老鼠和剩下的肉,于是张汤像官员审查犯人一样,传唤老鼠。张汤自己坐在堂上,取来老鼠和肉置于堂下,一一列举罪状,并将老鼠当场行刑。
贡献1:公正断案,主理文书
他的父亲看到张汤这样的行为和成熟稳重的老狱卒十分相像,十分吃惊,于是让张汤从此之后学习法律文书的书写和应用。张汤的父亲死后,张汤追随周阳侯在长安做工作。等到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时刻,下令将张汤征辟到朝廷中来做官,给他的官爵是侍御史。这时,恰逢陈皇后巫蛊之狱案发,张汤负责审理这个案件。因为张汤办理这个案件不仅公正公允,而且将陈皇后的同党一律揪出,当时得皇帝十分欣喜,于是让他担任太中大夫的官职。张汤在这个任上,与赵禹共定天下的法律文书。
贡献2:治理书籍,谏言救国
张汤的命运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转变。当时的皇帝十分重视文学(这个文学不是今天意义上的文学,而是古代经书治学),于是想让张汤在判定刑狱事件的时候能够征引经书,于是让博士学官主要治理《尚书》《春秋》等书。张汤在这个时候上书谈论之事,必须讲明白事情的根源和理由,这就让皇帝对张汤十分欣赏,于是就让张汤主要负责法律的宣布和上呈。
张汤在国家治理上也有突出的功绩。在《汉书》的记载中,张汤在国家危难之际提供了治理国家,稳定统治的方案。这个事件就发生在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投降汉王朝之后,汉武帝大举对匈奴势力发动进攻,但是同时山东地区又出现了水旱灾害,灾民问题十分严重。
贡献3:经济建设,提议“告缗”
这个时候,前线打仗需要大量的经费,但是地方经费却很难支持,于是张汤就向国家献上自己的计策,那就是通过造就白金货币和五铢钱,并且将天下的煮盐、冶铁的工作收归国家控制,这样的话,就可以解决富商大贾侵吞国家财富的问题了。同时张汤还提议,让朝廷鼓励民众举报富商大贾是否有算缗交纳不够的问题,这个举措被后来称作“告缗”制度。自此之后,皇帝对张汤越来越重视,每次张汤上朝议论朝政,皇帝总是与张汤议论天下大事很久,甚至连吃饭都忘记了。当时的国家大事都由张汤来决断了。
品质1:忠良
不过,张汤对于民众和富商的大幅度压榨,让朝野之间对其十分不满,于是就出现了上至公卿,下至庶人都指责张汤的现象。张汤因此得了病,在家卧床不起,汉武帝知道之后,十分关切张汤的身体情况,亲自到张汤的家里探望,并且表达了慰问。
品质2:有节气
但是张汤也有一些死对头,比如河东人李文,他就与张汤有矛盾。在他担任御史中丞时,多次上书弹劾张汤,但是并没有成功。此外,还有长史朱买臣也对张汤十分埋怨。在史书的记载当中,朱买臣联合王朝等人打算将张汤置于死地,张汤知道这样的情况,为了避免被国家刑罚伤害,选择自杀明志。
品质3:廉洁
在《汉书》记载上,张汤去世之后,家中的物产甚至没有五百金(西汉的金并不是黄金,而是黄铜),他所有的财产都是皇帝赐予的,没有自己积攒的私产。张汤的兄弟、子弟等人打算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提出:我的儿子,是汉王朝的大臣,因为恶言导致身死,不能厚葬了。最后皇帝澄清了张汤的清白,诛杀了设计逼迫张汤致死的三个长史,并且丞相也因为畏罪自杀了,为了表示对张汤的怀念,就让他的儿子张安世进一步去学习,做官。
张汤是汉代历史上著名的廉吏,经过上述的分析,他在汉王朝治理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由于他做出了一些激进的改革,最后因为被坏人诬陷致死。尽管如此,张汤身上这种追求清白的精神,已经上述的三个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